大明锦衣卫23(5/18)
台扫描仪正在同步观测历史文物。”
林语桐看向自己手臂上生长的鱼鳞册刺青。
历史正在反向污染现实。
场景3:认知瘟疫爆发
1 社交媒体上的“大明税改挑战”
起初,它只是一个玩笑。
万历会计录挑战——在抖音、推特、tiktok上突然爆火。用户们晒出自己“按明朝税率缴纳虚拟白银”的截图,配文:“张居正大人,我的税交齐了!”
区块链分析师周临川最先注意到异常。
“这不正常。”他盯着屏幕,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数据流正在扭曲,“这些‘虚拟白银’不是玩笑——它们在区块链上真实流通。”
每一笔“纳税”都带着精确的万历朝税制参数:
- 田赋:按《鱼鳞图册》虚拟亩数折算
- 商税:以用户ip地址对应万历年间府县税率
- 盐课:根据用户社交活跃度模拟盐引交易
“他们在用21世纪的技术,重建400年前的财政系统……”周临川的指尖发冷。
而当全球“纳税”总量突破十一万两虚拟白银时,灾难降临。
2 区块链崩溃与物理映射
以太坊主链率先宕机。
“不是黑客攻击。”工程师们绝望地发现,“是数据本身在变异。”
每一笔“纳税交易”的哈希值,都在区块链上自发重组为《万历会计录》的原始条目。更恐怖的是——
这些数据开始影响现实。
杭州抗倭遗址上空,天文台捕捉到诡异的光谱信号:一颗不应存在的白矮星,在400光年外闪烁,其光谱特征精确匹配钱德拉塞卡极限——恒星坍缩成中子星的临界点。
“这不可能……”天体物理学家陆微声音颤抖,“那个坐标从来没有任何记录……”
直到她调出张居正琉璃片的量子层析数据。
白矮星的光谱线,与琉璃片显示的“张居正脑密度”完全一致。
3 认知瘟疫的传播机制
疾控中心的紧急会议上,神经科学家展示了更骇人的发现:
“这不是普通的信息病毒。”她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