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36(7/19)
是单个密押,而是一串数字:
“万历三十五年,截留盐课,壹佰贰拾万引。”
陈剥丽的指尖发颤。
这是冰川账本上消失的数据,是骨屑刑房里被蚀刻的条款,是分形银票自毁后残留的硫磺暗记。
而现在,它被一群细菌用冷焰重新拼了出来。
她猛地抓起通讯器:“林霜!这些细菌不是自然生长的!它们是人工驯化的生物密码机!”
3 电子幽灵
显微镜下,shewanel菌的电子传递链清晰可见——它们在银锭表面织出一张纳米级的导电网络,像某种古老的生物芯片。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密押。”林霜声音发紧,“这是一种生物加密技术,利用厌氧菌的电子传递特性存储数据,只有在特定温度、氧气浓度下才会‘解码’。”
陈剥丽突然懂了。
晋商不是用墨水或刻痕记录秘密。
他们用细菌。
这些shewanel菌就像活着的密码本,在银锭里沉睡四百年,直到被人挖出,接触氧气,才开始发光、传递信息。
而更可怕的是——它们还在运作。
4 时间装置
凌晨三点,陈剥丽把银锭放进真空舱,抽干氧气。
蓝光立刻熄灭。
但当她重新注入微量空气时,磷火再度亮起,这次拼出的是一幅地图——蓟州盐场的地下窖藏坐标。
“这不是密码……”她喃喃道,“这是定时装置。”
厌氧菌的生死,就是密码的开关。
它们用死亡传递信息。
终幕:冷焰永续
天亮前,陈剥丽把数据上传到量子服务器。
屏幕上,蓝光模拟着shewanel菌的电子跃迁,最终定格成一行小字:
“盐课未尽,冷焰不熄。”
她关上电脑,望向窗外。
冻土荒原上,北极光依旧流淌,像一条永不冻结的河。
而在地底深处,还有无数块银锭,沉睡着同样的细菌,等待着被挖出、被解码、被点燃。
——它们才是真正的账本。
活着的、会呼吸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