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71(9/10)
尸体的皂靴。靴底夹层里,半张烧焦的密信露了出来,边缘还粘着星星点点的硫磺粉末。“御马”二字歪歪扭扭,笔锋颤抖,显然是仓促间用炭条写下的。沈墨掏出银针,轻轻触碰纸片,针尖瞬间泛起蓝绿色幽光,这颜色,和工部炸膛现场的痕迹如出一辙。
港口的钟声突然响起,“当——当——”的声音穿透薄雾。琉球使团的船只缓缓升起船帆,准备起航。就在这时,一艘悬挂着萨摩藩旗帜的朱印船,悄无声息地从雾霭中驶出。船首那尊鎏金蟾蜍缺了左足,这残缺的印记,与曹无伤密令上的印信一模一样。
沈墨望着那艘渐行渐远的朱印船,心中翻涌着无数疑问。突然,手中的银针不受控制地指向东南方向,那里,紫禁城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诡异的血色。一场关乎朝堂、藩国的惊天阴谋,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而向国器的死,不过是这场暗流涌动中的一个开端,更多的秘密与危险,正藏在那重重迷雾之后,等待着被揭开。
第二章:阉党的“胜利”
琉球使团离京三日后,紫禁城司礼监内青烟缭绕,鎏金兽炉吞吐着龙涎香,却掩不住空气中的肃杀之气。曹无伤身着蟒袍,手中奏折被烛火映得通红,他跪地叩首时,乌纱帽上的白玉簪折射出冷光:“启禀陛下,东林党勾结外夷案已结,首恶杨涟流放三千里,工部涉事匠人皆已伏诛。”
万历帝朱批落下的墨迹未干,“火器之事,今后不得再议”八个朱砂字,如同一道铁闸封住了朝堂的暗流。曹无伤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将奏折恭恭敬敬呈给司礼监掌印太监。窗外传来老太监尖利的唱喏声,惊起檐下白鸽,扑棱棱掠过“正大光明”匾额。
暮色四合时,都指挥使在暗影里拦住沈墨。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将一封密信拍在廊柱上,信笺边缘沾着关外的雪粒:“关宁军已得新炮,你好自为之。”话音未落,廊下灯笼突然被风吹灭,黑暗中唯有他腰间的鎏金错银佩刀泛着幽光,那是御赐之物,刀柄上的螭龙纹与曹无伤袖口暗纹如出一辙。
第三日清晨,徐光启的马车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位被罢官的钦天监监正从车窗递出一枚铜纽扣,表面细密的螺旋纹路在晨光下流转:“红夷炮的淬火法在辽东。”沈墨握紧纽扣,触手处刻着的西洋数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