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84(1/14)
三、海疆:登州城外的未终局
1一、明线:登州卫的腐朽与重生
1 戚继光的幽灵
雨水顺着登州卫武库的瓦檐滴落,在青石板上凿出深浅不一的小坑。沈墨举着油灯,昏黄的光线在潮湿的空气中晕开,照亮了堆积如山的兵械账簿。这位三十出头的登州卫经历官,此刻正用袖子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五日前威海卫遭遇倭寇突袭,兵部急令沿海各卫所彻查武备,而他已经在霉味刺鼻的武库里待了整整三天。
\"《万历二十七年火器清册》\"沈墨喃喃自语,手指在发黄的书页上逡巡。突然,一册蓝布封皮的簿子从架子上滑落,啪地摔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埃。
沈墨弯腰拾起,发现这不是官制账簿,而是一本私人手稿。当他翻开扉页,呼吸顿时凝滞——\"倭寇火铳应对十二法\"九个遒劲的楷书下方,赫然署着\"戚继光\"三字。
\"这是戚少保的真迹?\"沈墨的指尖微微发抖。作为曾经研读过《纪效新书》的武官,他立刻意识到手中之物的价值。油灯凑近,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与图解在光影中浮现,墨迹因年代久远已有些晕染,但戚继光特有的笔锋仍清晰可辨。
\"第四法,潮汐算铳\"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一页详细记载了如何根据月相推算潮汐时刻,预判倭寇火船进攻的节奏。他在《纪效新书》中从未见过此法,显然是戚继光未曾公开的秘技。但当他翻到关键的计算公式时,却发现那页纸被整齐地撕去了,只留下装订线的残茬。
\"怪事。\"沈墨摩挲着残缺的边缘,忽然注意到页脚有行蝇头小楷的批注:「此法需配《崇祯历书》潮汐表,甲字库第三架」。字迹娟秀工整,显然是后来者所加。沈墨心头一紧——崇祯历书?那要等到六十年后才会编纂,而批注的墨色分明是万历年间的。
窗外传来更鼓声,沈墨这才惊觉已是三更。他将手稿小心揣入怀中,吹灭油灯。推开武库大门的瞬间,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漆黑的海面上,几点渔火明灭不定,像极了戚继光手稿中描述的倭寇信号火把。
次日清晨,沈墨策马来到水师营地。本该操练的时辰,码头上却只有几个老兵懒散地晒着太阳。战船\"威远号\"的甲板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