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07(5/7)
像他们身上那不堪一击的铠甲。
夜色降临时,萨尔浒已成修罗场。明军尸体堆积如山,他们残破的甲胄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考古人员后来在此处发掘出大量甲片,锈蚀的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有些甲片甚至能用手轻易掰断。而在不远处的女真营地,工匠们正在研究缴获的冰淬甲图纸,炉火照亮他们兴奋的脸——这些来自大明的先进技术,即将成为征服中原的利器。
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明清局势。当幸存的明军逃回山海关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战败的消息,更是对大明军工体系的绝望。徐光启的预言成真了:那些被层层盘剥、偷工减料的甲胄,最终成了埋葬明军的棺材板。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萨尔浒的雪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腐朽,也见证了另一个政权的崛起,一切都从那一副副残破的甲胄开始。
二、四十年后的发现:建州仓库中的“轮回”
崇祯十六年的萨尔浒,积雪下的冻土被明军挖掘声震得簌簌作响。当工兵撬开建州军废弃仓库的铁门时,腐锈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三百余副泛着青灰色的甲胄整齐堆叠,在摇曳的火把光里,甲片边缘的大明官造铭文若隐若现。
\"这是万历年间的制式甲!\"总兵陈洪范用刀尖挑起一副胸甲,薄如蝉翼的铁片在重压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喃喃自语——四十年前萨尔浒惨败,祖父正是穿着这样的\"偷薄甲\",被女真箭矢射穿咽喉。此刻甲胄内侧斑驳的血迹仍未干透,而更令人心惊的是,每副甲胄表面都额外覆盖着一层崭新的锻铁皮。
老匠人王铁匠颤巍巍地凑上前,粗糙的手掌抚过双层甲片的接缝:\"这是板链甲的法子!\"他指着交错的铆钉,声音发颤,\"奥斯曼人用铁板缀在锁甲上,建州蛮子竟把这招用在咱们的废甲上!\"众人这才看清,原本1-2毫米的偷薄铁片外,新铆上的锻铁皮厚度足有3-4毫米,两层甲片间还垫着浸油牛皮,敲击时发出沉闷的共鸣。
陈洪范猛地将甲胄摔在地上,溅起的铁锈粉里混着细小的木屑——那是当年工部官员为了节省铁料,在甲片夹层中填充的废料。而如今,这些本该被历史唾弃的劣质品,却在敌人手中重获新生。仓库角落的账本被火光照亮,女真文记载着冰冷的数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