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50(3/8)
的明代堤岸旁,指尖触碰到潮湿泥土下冰冷的金属时,探测仪的数值突然如脱缰野马般冲破临界值。
\"苏棠!坐标x-47区域发现异常渗流!\"他扯掉防护面罩,裹挟着砂砾的风灌进喉咙,\"铅原子的运动轨迹和《河防一览》里记载的开封段河道完全重合!\"通讯器里传来急促的键盘敲击声,全息投影骤然亮起,微观视角下,无数铅原子正沿着虚拟河道的脉络穿梭,在银锭内部编织出无始无终的连续曲面。那些分形结构以272的维数无限延展,最终汇聚成克莱因瓶状的诡异空腔。
记忆如浊浪翻涌回三天前。考古队在修复古堤时,意外发现了刻有\"万历通宝\"的银锭。这些银锭表面平整如镜,毫无异常,却在同步辐射扫描下显露出克莱因瓶纹路。当时他们以为这只是古代匠人奇特的艺术创作,直到昨夜实验室遭袭,赵莽的全息投影在废墟中狞笑着留下一句:\"潘季驯何止是治水?他画的是跨越四百年的量子蓝图。\"
地面突然剧烈震颤,铅银合金的渗流速度陡然加快。林深的防护服监测到纳米机器人入侵,那些机械体的运动轨迹与克莱因瓶的量子边界完美重叠。当第一波刺痛袭来时,他的视网膜上浮现出双重影像:明代工匠们赤膊站在堤岸,将刻有微雕的模具埋入泥土;而现代实验室里,相同的克莱因瓶模型正在引发时空畸变模拟。
\"这是时空锚点的预构建!\"苏棠的尖叫混着数据崩溃的杂音。共享界面疯狂刷新解析:铅原子沿河道拓扑渗流形成的克莱因瓶空腔,既能屏蔽内部的铯 - 137辐射,又是储存量子能量的完美容器。更可怕的是,这些埋在古堤下的银锭阵列,正在构建覆盖整片流域的时空干涉网络。一旦完成,足以将现实撕裂成无数碎片。
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黑雾从渗流轨迹中涌出,在空中编织出巨大的河道星图。林深看到赵莽的全息虚影踏着电磁弧光显现,对方手中转动着刻有\"潘季驯印\"的青铜罗盘:\"知道为什么选黄河故道吗?这里的地质结构,就是天然的量子放大器。当克莱因瓶网络激活,整个华北平原都会变成我的实验场。\"
千钧一发之际,林深将从古窑址找到的明代青铜水尺砸向渗流区域。古老的测量工具与量子渗流场产生剧烈共振,爆发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