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50(5/8)
们的身影与现代科研人员的影像重叠,他们都在为守护这片土地而战。
不知过了多久,林深在废墟中醒来。苏棠正在修复受损的探测仪,远处的银锭碎片仍在散发微弱的量子波动。他握紧仍在发烫的青铜水尺残片,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黄河故道下,零星的铅银合金颗粒仍在闪烁,仿佛在预示着更大的危机。他知道,这场关于量子拓扑的较量远未结束,那些藏在古籍水纹中的量子阴谋,都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他们,将继续在历史与未来的夹缝中,寻找守护现实的答案。
时核谜局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冷白光下,林深的手指悬在同步辐射扫描仪的启动键上方,微微发颤。展柜里十二枚明代银锭泛着温润的幽光,表面\"万历通宝\"的字样被岁月磨得斑驳,却在量子显微镜下显露出诡异的纳米级纹路。当扫描仪的红色激光扫过第三枚银锭时,整个实验室的警报器突然炸响。
\"辐射值超标370倍!\"苏棠的尖叫从通讯器里炸开,全息投影瞬间展开,银锭内部的克莱因瓶状空腔清晰可见,11克铯-137在铅银合金构成的量子渗流网络中诡异地脉动。共享界面疯狂刷新检测数据:这种精密的屏蔽结构,竟将γ射线束缚得严丝合缝,若不是采用最新的同步辐射断层扫描技术,根本无法察觉这跨越四百年的致命秘密。
记忆如锋利的冰锥刺入脑海。七天前,这批银锭在明代沉船\"宝庆号\"残骸中被打捞出水。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普通的古代文物,直到例行安检时,辐射检测仪偶然捕捉到一丝异常波动。而此刻,当看到铯-137那标志性的衰变图谱,林深的血液几乎凝固——这种20世纪核反应的产物,怎么会被封存在明代银锭里?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开始频闪,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黑雾顺着通风管道涌入。林深的防护服警报大作,这些机械体的运动轨迹与银锭内部的放射性衰变频率完美同步。当第一波刺痛袭来时,他的视网膜上浮现出双重影像:十六世纪的铸银工匠将模具合拢的瞬间,与现代核反应堆中合成铯-137的场景重叠在一起。
\"这是时间悖论的实体化!\"苏棠的声音带着哭腔,\"铅银合金的量子渗流网络不仅是屏蔽层,更是时空锚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