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89(10/12)
亿计的电子完成那看似不可能的量子隧穿。白银原子在电子的撞击下,通过量子隧穿效应,逐渐转化为sp2杂化的碳原子,构建起碳纳米管的雏形。
观测站开始剧烈摇晃,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形的风暴。叶深知道,他们正在见证一个足以改写物理学教科书的时刻——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理论推导中的数据,此刻正化作眼前震撼的现实。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那微小到近乎可以忽略的量子隧穿概率,在庞大的粒子基数下,引发的一场宏观量子奇迹。
当最后一道闪电消散,叶深看着已经完全转化为碳纳米管阵列的避雷针,久久说不出话来。这次实验不仅验证了量子隧穿在宏观尺度上的可能性,更揭示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之间那微妙而又强大的联系。在量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再微小的概率,都可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掀起惊涛骇浪。
2 sid灵敏度验证
台风眼的量子震颤
警报声在防风舱内炸响时,林夏的手指正悬在超导量子干涉仪(sid)的调节旋钮上方。窗外,台风\"厄里斯\"的风眼如同一只巨兽的瞳孔,将观测站整个吞噬在诡异的寂静中。气压计显示值已跌破10{-3}at,低温恒温器将sid芯片维持在217k的临界温度。
\"地磁场读数开始波动!\"助手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林夏盯着全息投影,原本平直的磁场曲线突然泛起细密的涟漪。现代sid理论上可探测低至10{-15}\\,t的磁场变化,而此刻台风眼带来的地磁场扰动已达到惊人的\\si 10{-7}\\,t——这足以让最精密的量子传感器进入狂欢状态。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转动旋钮。包裹着铌钛合金的超导环开始苏醒,约瑟夫森结阵列在低温中泛起幽蓝的量子辉光。当第一个磁通量子\\phi_0=h\/2e \\approx 207 \\tis 10{-15}\\,wb穿过检测环时,sid的输出信号突然暴涨。这不是简单的电磁感应,而是量子世界特有的相位锁定现象。
\"看到了吗?\"林夏指着示波器,\"地磁场的扰动正在强行同步约瑟夫森结的相位。\"那些微小的超导隧道结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动,在1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