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96(7/13)
前,他在浙江某明代卫所遗址的密室里,发现了一本布满血渍的《戍边秘录》。泛黄的纸页间,用朱砂绘制的星图旁写着:\"欲通幽冥,需以精魄为引,百人同祭,方启天门。\"起初,林深以为这只是古人对空间穿越的臆想,直到他在家族传承的玉珏内侧,发现了与星图完全一致的量子坐标。
\"教授,新的实验体到了。\"助手陈砚的声音带着颤抖。实验台上躺着的年轻人,是明代抗倭军户的直系后裔,他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值高达106 iu\/l,远超常人。林深握紧手中的提取针,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古籍中的记载:\"军户之血,乃天地间至阳至刚之物,可破虚空之障。\"
随着超导磁体的嗡鸣,实验正式开始。林深注视着量子纠缠仪,看着从志愿者体内提取的干细胞被注入特制的反应舱。当端粒酶诱导剂滴入的瞬间,细胞群突然发出幽蓝的光芒,仿佛无数萤火虫在黑暗中苏醒。理论显示,端粒酶能维持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而当它被过度激活时,反而会引发细胞的程序性凋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能量读数突破阈值!\"陈砚的喊声让林深回过神来。监控屏上,细胞凋亡产生的能量流正以量子纠缠的方式,与预先设定的空间坐标产生共鸣。这与古籍中\"以命为引,精血化虹,直抵天际\"的记载如出一辙。但林深知道,现代科学揭示了更残酷的真相——每次跳跃,都是对生命最本质的消耗。
当空间跳跃通道缓缓展开时,实验室的温度骤降至零下。林深看着通道边缘闪烁的荧光,那些都是凋亡细胞释放的生物光子,宛如一条用生命编织的光带。就在通道即将完全成型的瞬间,意外发生了。培养皿中的干细胞数量突然急速下降,通道开始扭曲变形。
\"快终止程序!\"林深冲向操作台。但为时已晚,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通道崩塌了。实验台上,志愿者的身体迅速衰老,黑发瞬间变白,皮肤布满皱纹。当急救人员赶到时,他的端粒酶活性已经归零,生命体征彻底消失。
这次失败让林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开始重新研究古籍,在《戍边秘录》的夹缝中,发现了一行被抹去的小字:\"每启天门一次,折寿百人。非至危之时,不可轻用。\"结合现代研究,他终于明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