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98(2/13)
针与敌舰之间形成的量子通道,那些由电子流编织成的克莱因瓶结构,竟与他刀中嵌入的金属氢碎片产生了共鸣。他突然明白,明代匠师在设计这套系统时,早已参透了量子力学与高维几何的奥秘。
当第三道闪电撕裂云层,敌舰彻底消失在超立方体的折叠空间中。赵莽收起冒烟的避雷针,发现银质表面出现了类似虫洞的环状纹路。陈砚的检测报告证实了他的猜想:在雷暴的瞬间,银避雷针与铌钛合金形成的量子通道,不仅实现了超距攻击,更短暂地打开了通往四维空间的窗口。
\"他们用四百年前的工艺,完成了现代实验室都难以企及的量子实验。\"赵莽抚摸着刀身上新出现的电磁纹路,那些纹路的走向与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完美契合。远处,台风眼中心隐约浮现出铌钛合金时空舱的轮廓,他知道,这场由银与雷谱写的量子狂想曲,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在东京的科研基地,佐藤的上司看着监控录像中消失的战舰,调出了尘封的机密档案。泛黄的文件上,1582年葡萄牙传教士的密信赫然在目:\"华人以银为弦,雷为弓,射穿时空之靶\"
电磁狂澜:电网震颤下的物质异变
2024年的南海战场,乌云压得极低,仿佛要将海面与天空融为一体。赵莽站在旗舰甲板上,紧盯着远处扭曲的电网——那是由明代秘术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的防御体系,此刻正发出诡异的嗡鸣,预示着一场超乎想象的危机即将降临。
\"电网开始收缩!\"监测员的声音带着颤抖。赵莽抬头望去,只见由纯银导线编织成的电网如活物般蠕动,在雷暴的映衬下泛着幽蓝的光。仪器显示,电网收缩时产生的电磁脉冲频率正急剧攀升,当数值突破10{12}hz的瞬间,整个海面突然陷入死寂。
与此同时,三海里外的敌舰\"苍狼号\"上,指挥官山本惊恐地看着仪表盘上疯狂跳动的数据。舰体的铌钛合金装甲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有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撕扯着金属。更诡异的是,原本坚硬的钢板表面泛起涟漪,就像投入石子的湖面。
\"这不可能!\"山本抓起通讯器嘶吼,\"舰体材料的拓扑结构正在崩溃!\"他的话音未落,实验室传来绝望的尖叫——科研人员亲眼目睹着实验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