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98(4/13)
电网收缩产生的10{12}hz电磁脉冲中,他们窥见了物质拓扑相变的奥秘,而这,或许只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2 《考成法》公式的拓扑涌现
电磁织体:钢铁上的四维方程式
2024年南海某海域,台风\"烛龙\"的风眼如同巨兽瞳孔般猩红。赵莽握紧改良戚家刀,看着雷达屏幕上扭曲的敌舰轮廓——那艘由现代科技打造的战舰,此刻正在四维电场的笼罩下发生诡异异变。舰体表面的铁碳合金钢板泛起涟漪,仿佛被无形的手揉皱的锡纸。
\"电场梯度突破107 v\/2!\"监测员陈砚的尖叫被电磁爆鸣声吞没。实验室级别的超导线圈阵列在旗舰甲板下嗡鸣,将方圆十海里的空间扭曲成量子态的漩涡。赵莽盯着全息投影,那些从明代《考成法》残卷中破译的阵图,此刻正与电场分布完美重合。
敌舰指挥室内,指挥官山本惊恐地看着仪表盘。温度传感器显示舰体表面温度骤降至300k,而硬度检测仪的数值却在疯狂飙升。更诡异的是,钢板内部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铁碳原子正在进行非欧几何位移——它们排列成莫比乌斯带般的闭环结构,每个原子的跃迁轨迹都精准契合拓扑学的高维方程。
\"这不可能!\"山本抓起合金样本,发现其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篆体纹路。当光谱分析仪将这些纹路解析成数据,所有人都僵住了——那竟是《考成法》中失传已久的火耗率计算公式。这个本该用于明代银锭铸造的公式,此刻却在钢铁的原子层面自动显现,将白银熔点与舰体温度的关系,编织成致命的诅咒。
赵莽的旗舰上,量子计算机正在疯狂运算。当它将电场梯度、马氏体相变参数与新发现的公式结合,模拟画面让所有人大为震惊:在四维电场的压迫下,铁碳合金不仅发生马氏体相变,更通过拓扑缺陷的协同演化,形成了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量子晶格。那些莫比乌斯带状的原子结构,既是能量传导的高速公路,也是编码古老智慧的量子存储器。
敌舰的噩梦仍在继续。随着电场强度持续增强,钢板的非欧几何结构开始吞噬常规武器。当一枚导弹击中舰体,爆炸产生的能量竟被晶格结构转化为修复材料,让受损部位瞬间愈合。更恐怖的是,舰体表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