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99(2/13)
随着硼钢合金被紧急安装在反应堆外围,中子通量的上升趋势终于得到遏制。但危机并未解除,敌方启动了备用方案,将剩余的锎-252原料注入海底裂缝。赵莽看着监测屏上不断扩大的中子云,握紧戚家刀跳入海中。在深海的高压环境下,他的刀刃与铍铜合金管道碰撞出的火花,意外触发了某种量子共振效应。
\"教授!海底沉积物里检测到明代银锭的同位素!\"陈砚的惊呼传来。赵莽这才明白,四百年前的先祖早已在此埋下伏笔——那些富含银元素的沉积物,在中子轰击下产生特殊的核反应,形成了天然的中子减速剂。当他将戚家刀插入裂缝,刀身的银质装饰与海底银锭产生共鸣,竟构建出一个临时的中子捕获场。
最终,在明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双重作用下,中子风暴被成功压制。赵莽握着发烫的刀柄浮出水面,看着天边破晓的曙光。怀表残骸中剩余的锎-252仍在持续衰变,但通过解析云雷纹中的密码,陈砚已经推算出控制其释放的方法。这场跨越四百年的危机,不仅揭示了古代科技的惊人成就,更让人类意识到,在探索未知力量的道路上,尊重历史智慧或许才是避免灾难的关键。
银雷交响:避雷针上的量子狂想
2024年南海某海域,台风\"烛龙\"裹挟着直径半米的冰雹砸向海面。赵莽站在改装后的明代福船甲板上,银白色的避雷针在狂风中发出蜂鸣。这根由9999纯银锻造的装置,表面刻满了与《天工开物》记载如出一辙的云雷纹,此刻正随着大气电场的增强而泛起幽蓝的光晕。
\"监测到中子流异常!\"助手陈砚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强度达到10{12}\\text{n\/}2\\text{s},正在冲击避雷针!\"赵莽握紧手中的改良戚家刀,刀身的17°弧度在闪电中泛着冷光。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雷电现象,而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量子实验正在上演。
三个月前,科研团队从明代沉船中打捞起的神秘怀表,内部封装的锎 - 252元素持续释放着中子流。当这些中子流遇到银质避雷针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根据量子隧穿公式p∝e{-2d\\sqrt{2(v - e)}\/\\hbar},中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