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99(3/13)
凭借极小但不为零的概率,穿越了白银晶格的能量壁垒。
\"隧穿概率突破理论峰值!\"陈砚的惊呼被雷声淹没。赵莽看到,避雷针的表面开始泛起细密的金色纹路,就像被无形的火焰灼烧过一般。检测仪器显示,发生量子隧穿的中子与银原子核发生了(n,\\gaa)反应,生成了放射性同位素{110}\\text{ag}。更惊人的是,这些新生成的同位素正在引发链式反应,就像点燃了一串看不见的火药。
在三海里外,敌舰\"幽冥号\"的指挥官山本惊恐地看着仪表盘。舰体的辐射监测器疯狂报警,原本坚不可摧的钛合金装甲在{110}\\text{ag}释放的伽马射线轰击下,开始出现蛛网状的裂痕。\"这不可能!\"他嘶吼着,\"他们用的明明是古代的银器!\"
赵莽的旗舰实验室里,量子计算机疯狂运转。科研人员发现,明代工匠在锻造银质避雷针时,故意在晶格中制造了特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就像精心设计的量子通道,极大地提高了中子隧穿的概率。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云雷纹,实际上是控制链式反应速率的能量疏导图案。
\"链式反应进入指数增长阶段!\"陈砚的声音带着恐惧。赵莽看着避雷针逐渐变成一个发光的金色柱体,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他想起古籍中\"银雷相交,乾坤震颤\"的记载,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武器攻击,更是明代人对量子物理的一次伟大实践。
当{110}\\text{ag}的链式反应达到临界状态,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敌舰的装甲在伽马射线的轰击下化为齑粉,船员们的电子设备全部失灵。而赵莽的福船,却因为银质避雷针的特殊设计,将绝大部分辐射能量转化为推动船只前进的动力。
战斗结束后,科研团队在废墟中收集数据。他们发现,这场由量子隧穿引发的链式反应,不仅展现了明代工匠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深刻理解,更揭示了古代科技与现代物理之间的惊人联系。那些刻在银质避雷针上的云雷纹,那些精心设计的晶格缺陷,都是四百年前的科学家们留给后人的量子密码。
赵莽抚摸着戚家刀上的电磁纹路,刀身传来的微微震颤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他知道,明代人用最朴素的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