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01(5/13)
官员的对峙中,对方恼羞成怒,欲杀人灭口。关键时刻,苏然带着一群江湖义士赶来救援,林羽才得以脱身。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林羽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他将证据呈交给张居正,张居正大怒,立刻下令彻查此案。一时间,宝源局上下人心惶惶,涉案官员纷纷落网。
在铁证面前,那些贪官污吏不得不承认罪行。原来,他们利用《万历会计录》中规定的火耗条款,通过控制熔铸频率和白银同位素标记,大肆贪污官银。每一批银锭从宝源局流出,都带着他们精心设计的“密码”,以便在后续的交易中瓜分利益。
此案告破后,林羽声名远扬。他望着库房中堆积如山的银锭,心中感慨万千。这些看似普通的银锭,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复杂的科技与阴谋。而他,凭借着对真相的执着追求,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让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无处遁形 。
旋纹迷局
秋雨淅沥,紫禁城西北角的工部钱局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年轻的工部主事沈砚之握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着新铸的铜钱。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铜钱表面溅起细小的水花,却无法掩盖他眼中的震惊——这枚看似普通的铜钱,其边缘竟暗藏玄机。
他将铜钱置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下,放大倍数不断攀升,微观世界的奥秘逐渐展露。原本平整的晶界,此刻竟呈现出扭曲的莫比乌斯带状结构,这种拓扑缺陷不该出现在常规铸币工艺中。沈砚之的手微微颤抖,他突然想起工部秘藏的《铸钱则例》,其中\"旋纹隐记\"的记载在脑海中浮现:\"凡铸钱,须于模中刻旋纹,暗藏机巧,非内行人不得解。\"
沈砚之连夜翻阅古籍,烛火摇曳间,泛黄的纸页上那些晦涩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原来早在百年前,工部就掌握了通过特殊工艺在钱模中制造拓扑缺陷的技术。这些莫比乌斯带状晶界看似无用,实则是铸币工匠们留下的\"指纹\",每一道旋纹都对应着特定的铸造工坊和工匠,是用来防伪和追溯的标记。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沈砚之在调查中发现,最近铸造的这批铜钱,其莫比乌斯带状晶界的形态与《铸钱则例》中的记载存在微妙差异。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异常铜钱的流向,竟都指向了江南织造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