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02(2/12)
究。在这里,他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批实用化的墨铅——表面涂覆石墨烯的铅芯,不仅书写流畅,更能通过特殊的编码方式,将信息隐藏在莫尔超晶格的量子态中。
几年后,赵莽带着他的墨铅重出江湖。此时的朝堂,正陷入激烈的党争。赵莽暗中将墨铅提供给正直的官员,帮助他们传递重要情报。凭借着石墨烯涂层的特殊性能,这些情报既难以被察觉,又能快速准确地传递,成为了扭转局势的关键。
然而,随着墨铅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觊觎这项技术。赵莽再次陷入危机,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都想将他和他的墨铅据为己有。
在一次生死攸关的逃亡中,赵莽为了保护技术的核心秘密,将所有的样品和记录沉入了深不见底的山涧。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这项技术或许太过超前,但他相信,终有一天,后人会重新发现其中的奥秘,将他的研究发扬光大。而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墨铅,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等待着后世的探索与揭秘。
霍尔纹影录
2025年北京量子物理研究所的低温实验室里,液氮罐蒸腾的白雾中,苏砚盯着量子霍尔效应测试平台的显示屏,呼吸骤然停滞。05t的弱磁场下,样品的霍尔条纹间距竟精确到11微米——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瞬间击碎了他对明代经济史的认知。
\"苏博士,您看这个。\"助理小林抱着一摞古籍冲进来,泛黄的《万历会计录》在实验台上翻开,\"我按您的要求查了银钱折算条款,"每十一文扣蚀一钱"的记载在隆庆年间突然出现,此前从未有过这种不成整数的损耗比例。\"
苏砚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实验记录本,11这个数字如鬼魅般反复出现:量子霍尔平台的电导值\\siga_{xy}=11e2\/h,条纹间距11微米,还有明代账册里突兀的十一进制损耗。他调出上个月在南京明孝陵遗址发现的青铜钱范扫描图,电子显微镜下,钱范表面竟分布着规则的纳米级凹槽,排列间距同样是11微米。
深夜的实验室只剩仪器的嗡鸣。苏砚将钱范残片放入磁场,当05t的磁场开启,奇迹般的霍尔条纹在样品表面浮现,与现代量子材料的特征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这些条纹在特定角度下,竟能拼凑出《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