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11(5/14)
论中的铌钛合金超导临界磁场b_c=11\\text{t}完全吻合,可问题是,这种现代超导材料怎么会出现在六百年前的海底遗迹中?
消息传回陆地,迅速在学术界和情报界掀起轩然大波。某神秘组织的特工潜伏在研究团队中,企图夺取舱体里的秘密。林昭在整理《地窟铸魔》残卷时,意外发现泛黄纸页上用朱砂标注的坐标,竟与舱体上浮的位置丝毫不差。书中记载的\"银阙沉没\"事件,描述的是永乐年间朝廷秘密铸造的\"通天法器\",因触犯天威沉入海底。
为了保护舱体,林昭带着核心成员连夜转移。他们在海南陵水的一处废弃盐场建立临时实验室,将舱体接入特制的磁屏蔽装置。当磁场强度再次达到11t,舱体表面浮现出细密的刻痕,在紫外线照射下显露出明代官制密码。更惊人的是,这些密码的排列方式,竟与现代量子通信的纠错算法高度相似。
神秘组织终于按捺不住。武装无人机群在深夜突袭盐场,林昭启动舱体的应急磁场。11t的超导临界磁场瞬间形成屏障,将来袭的武器系统尽数瘫痪。混乱中,舱体突然自动开启,内部的全息投影投射出明代工匠铸造法器的场景——他们在高温熔炉中冶炼的银白色金属,正是铌钛合金。
\"他们早就掌握了超导技术!\"林昭的助手苏瑶指着投影惊呼。画面里,监工官员展开的舆图上,\"银阙\"的铸造地点被标记为\"龙脉交汇处\"。结合现代地质数据,林昭发现这些位置恰好是地球磁场异常带,而11t的临界磁场,或许正是古人利用地脉能量的关键参数。
最终决战在南海的海沟深处。神秘组织动用核潜艇,试图用强磁场摧毁舱体。林昭驾驶深潜器,将舱体引导至《地窟铸魔》记载的\"归墟\"坐标。当舱体接触海底的瞬间,周围的磁场强度骤增至11t,整个海沟突然亮起璀璨的银蓝色光芒。古籍中的\"银阙\"竟是一座巨型时空装置,古人通过控制铌钛合金的超导状态,在特定磁场环境下打开了通往未知维度的通道。
舱体内部浮现出最后的信息:原来明代天工们观测到地磁场周期性变化,预知未来将有\"磁场紊乱之灾\"。他们铸造银阙,既是为了保存文明火种,也是留下应对危机的密钥。11t的临界磁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