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18(4/13)
旋缺陷相互吸引、排斥,最终排列成规则的六边形阵列,宛如微观世界的冰晶。但这还不是实验的终点。
林深深吸一口气,输入最后一组参数:脉冲时间Δt=5μs。一道精准的激光脉冲射向冷原子云,开始编织非阿贝尔任意子。这是整个实验最关键的步骤——通过操纵这些具有特殊统计性质的准粒子,理论上可以实现高保真度的量子计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实验结束,测量结果显示任意子编织的保真度达到了992。这个数值足以让整个量子计算领域为之震动。林深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自己刚刚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庆祝时,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冷原子云中的涡旋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拓扑缺陷的晶格结构逐渐崩溃。林深立刻意识到,他们无意间触发了一个未知的量子临界点。
“快降低磁场梯度!”林深大喊。但已经太晚了,冷原子云突然爆发出强烈的闪光,所有的拓扑信息在瞬间消失。实验舱内的探测器疯狂跳动,记录下这一前所未有的量子事件。
事后分析显示,在拓扑相变的过程中,人工规范场与涡旋缺陷产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量子态。这个意外的发现,反而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
如今,林深的团队仍在研究那次失败的实验。他们相信,在冷原子云的拓扑相变中,还隐藏着更多超越现有理论的奥秘。每一次操控参数的调整,每一次量子态的演变,都像是在与微观世界对话,而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次拓扑相变的闪光之中。
量子膛线
太平洋深处,\"镇海号\"驱逐舰的主炮正缓缓转向目标。炮长李铭紧盯着火控屏幕,380舰炮的膛压参数在保密系统中闪烁,这些经过三重加密的数字,是战舰火力的核心机密。他不知道,此刻千里之外的量子实验室里,一场颠覆认知的破解行动正在展开。
\"启动冷原子云阵列。\"林深的声音在无菌舱内回荡。实验台上,由百万个铷原子组成的冷原子云在激光束的雕刻下,逐渐形成规整的表面码结构。这不是普通的量子比特阵列,而是一台能将shor算法发挥到极致的量子计算机。
助手小陈将2048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