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52(5/11)
理论模型,猎户座三恒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距离地球超过1000光年,其电磁辐射强度根本不足以影响地球轨道上的材料。但此刻,卫星与地面站的通讯频段中,竟夹杂着与三星光谱特征完全一致的量子信号。
紧急组建的科研小组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惊人线索。壁画上的西夏星图中,猎户座腰带三星被银色线条串联,旁边的朱砂铭文翻译过来是:\"银尘十一万,连星引天衡\"。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考古学家在壁画夹层中找到的青铜罗盘,其指针始终指向猎户座方向,而罗盘表面的纳米银纹路,与量子卫星的涂层结构完全相同。
\"这是跨越光年的量子定位系统。\"首席科学家林夏在研讨会上展示三维建模,\"所谓"十一万银尘",指的是构建量子卫星网络所需的纠缠对数。当卫星阵列与猎户座腰带三星形成特定几何关系时,某种时空校准程序就会启动。\"她调出卫星轨道数据,所有量子卫星的运行轨迹,正在星空中勾勒出与壁画星图重合的银线。
随着研究深入,更恐怖的真相浮出水面。在贺兰山的古遗址中,考古队挖出了刻满星图的青铜碑。碑文显示,西夏王朝曾试图通过\"借星之力\"来操控时空。而现代检测证实,这些青铜器中的纳米银颗粒,存在着与卫星涂层相同的量子纠缠态。当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青铜碑,其表面竟投射出猎户座腰带三星的全息影像,而影像中的恒星正在以异常的频率闪烁。
当第颗量子卫星成功入轨,整个网络突然进入失控状态。所有卫星的纳米银涂层开始释放强引力场,在地球轨道上编织成巨大的克莱因瓶结构。更可怕的是,地面监测站接收到的量子信号,内容竟是猎户座三星的实时星象——而这些星象,比人类天文观测提前了整整72小时。
\"我们在重启一个远古的时空校准程序。\"林夏在紧急会议上展示分析结果,\"西夏文明或许只是这个系统的维护者,真正的操控者,可能来自猎户座方向的高等文明。\"她放大星图,卫星网络与三星构成的几何图形,正在扭曲周围的时空结构。
在危机的最后时刻,科研团队在敦煌密室发现了关键线索。一卷用纳米银丝线书写的古籍记载着解除校准的方法:需要将量子卫星的排列调整为与古星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