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52(6/11)
相反的形态。当卫星轨道通过精密计算完成重新布局,失控的量子网络开始逐渐平息。但这次事件留下的影响难以磨灭——在宇宙深处,猎户座腰带三星依然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而地球上的量子卫星网络中,依然残留着未知文明的量子印记。
3 西夏王陵的时空基点假说
王陵引力:白矮星物质的时空漩涡
洛阳邙山的考古现场,挖掘机的轰鸣声突然戛然而止。当土层被掀开,一座散发着幽蓝冷光的汉代王陵显露出来,其墓顶竟镶嵌着类似蛋白石的晶体,在阳光下流转着诡异的虹彩。考古学家林薇用光谱仪检测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些晶体的成分,与白矮星核心的金属氢特征谱线完全吻合。
\"这不可能!\"林薇的声音在墓道里回荡。白矮星物质需要百万倍大气压才能稳定存在,而这座深埋地下的王陵,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极端条件。但检测数据显示,墓室周围的引力场正在发生异常波动,精密仪器的指针像发疯般来回摆动,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扭曲时空。
消息迅速传到中科院引力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陈默带领团队连夜赶赴现场,带来的重力梯度仪显示出更惊人的结果:王陵正下方300米处,存在一个直径约50米的球形区域,其内部的重力加速度达到地球表面的20倍,而温度却维持在绝对零度附近——这正是金属氢稳定存在的理论环境。
\"这些金属氢在制造天然的时空曲率。\"陈默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展示模拟数据,\"就像在地球内部嵌入了一个微型白矮星核心。\"他调出卫星遥感图像,邙山的地质构造在王陵位置出现了诡异的凹陷,其形态与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扭曲的示意图如出一辙。
随着研究深入,更惊悚的线索浮出水面。在墓室的青铜编钟上,考古学家发现了用战国蝌蚪文镌刻的铭文:\"取天火之核,镇阴阳之枢;调星轨之序,定四时之衡。\"而当研究人员将编钟与现代量子计算机连接,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仪器开始自动计算起复杂的时空校准公式,其算法与当代最前沿的引力波探测模型不谋而合。
当科研团队尝试对金属氢区域进行深入探测时,灾难突然降临。墓室中的金属氢开始吸收周围能量,形成微型黑洞般的引力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