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53(4/13)
林深站在实验室的观察窗前,望着被层层防护的玄冰铜管。那些普通的冷凝水,那些转瞬即逝的磁单极子,此刻都成了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在科学的边界之外,也许正有一双眼睛,在量子涨落的迷雾中,默默注视着人类的每一次试探。而当《潮汐密码》的秘密被完全破译,等待着人类的,究竟是文明的跃升,还是无法预知的灾难?
2 南极冰盖下的反物质燃料舱
暗焰
青藏高原的冻土深处,中科院的地下实验室里警报大作。研究员林夏死死盯着磁谱仪的读数,双手因震惊而微微颤抖——从敦煌古墓出土的青铜器皿中提取的样本,竟检测出反物质的特征信号。
\"这不可能!\"林夏的声音在密闭空间里回荡。反物质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依靠彭宁离子阱或强磁场约束才能稳定存在,任何与普通物质的接触都会引发湮灭反应。但眼前的样本,却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着诡异的稳定。
消息迅速传遍科学界。特别调查组带着最先进的设备抵达现场,却发现了更令人费解的现象:这些反物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器皿表面的纳米银涂层形成某种量子纠缠态。更诡异的是,当研究人员试图用磁场分离反物质时,整个实验室的电子设备突然失灵,监控画面中出现了扭曲的影像——一群身着古装的人正在进行某种神秘仪式,他们手中的青铜器泛着与样本相同的幽蓝光芒。
\"这是人为制造的。\"首席物理学家陈默看着分析报告,面色凝重,\"而且制造技术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这些反物质被封装在一个微型的量子泡沫中,利用纳米银的超导特性维持着稳定。但问题是,这种技术需要对量子引力有深刻的理解,这根本不是古代文明能够掌握的。\"
随着研究深入,更恐怖的真相浮出水面。在古墓的壁画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描绘\"取天火之核\"的场景,画面中的银色液体与样本中的反物质形态一致。而当研究人员将青铜器上的西夏文破译后,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上面记载着\"逆天地之理,囚暗焰于凡器\"的咒语,警告着任何试图解析其中力量的人将遭天谴。
当科研团队尝试进一步研究时,灾难降临了。样本突然失去控制,反物质开始泄漏,与周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