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60(1/11)
b军事科技暗战
1 历史背景
第一章:天山脚下的秘密协议
1958年,新疆哈密某秘密基地
寒风裹挟着沙砾,如钢针般扎在年轻技术员周正明的脸上。他裹紧军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跟随苏联专家库兹涅佐夫走向基地深处的试验场。远处,几辆崭新的t-54坦克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履带碾过冻土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
\"周,这是最新改进型的冷却系统。\"库兹涅佐夫用生硬的中文说道,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他掀开坦克引擎盖,指着内部复杂的管路,\"采用了新型乙二醇冷却液,能在零下40度正常工作。\"
周正明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参数。作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高材生,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密的装备。但在惊叹之余,一丝疑虑也在心底悄然滋生——苏联人为何突然将如此核心的技术倾囊相授?
深夜,基地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明。中方代表王剑锋少将与苏联顾问团激烈争论着技术转让的细节。墙上的地图上,新疆的每一处战略要地都被红笔圈出,宛如棋盘上的关键棋子。
\"库兹涅佐夫同志,我们希望能获得全套技术图纸。\"王剑锋敲了敲桌面,\"而不是简单的成品。\"
苏联首席顾问安德烈耶夫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王将军,这已经是我们能提供的极限。要知道,这些技术连东欧盟国也接触不到。\"他的语气看似诚恳,却暗藏锋芒。
会议最终达成协议:苏联将在新疆建立联合试验场,共享部分装甲车辆与导弹技术。作为交换,中国需开放部分稀土矿的勘探权。这个看似双赢的合作,实则是两个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暗中角力。
1962年,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哈密基地的气氛也愈发紧张。周正明发现,苏联专家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知无不言,重要的技术资料开始严格管控。
某个深夜,他意外撞见库兹涅佐夫与几名神秘人在仓库密谈。月光下,那些标着\"绝密\"字样的金属箱上,赫然印着\"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字样。当库兹涅佐夫发现他时,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便恢复如常:\"周,这么晚还在工作?这里没你的事,回去休息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