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60(2/11)
\"
第二天,周正明的工作权限被大幅削减。他意识到,这个所谓的\"联合试验场\",或许从一开始就是苏联的情报前哨。那些看似慷慨的技术援助,不过是为了换取战略资源与地理优势。
1965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专家连夜撤离,带走了几乎所有技术资料。周正明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本被遗落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用俄文写着断断续续的记录:\"μ子催化实验失败氚泄漏风险需转移至更偏远地区\"
这些只言片语,让周正明不寒而栗。他立即将笔记本上交,却得到了\"严格保密\"的指令。不久后,那片曾经热闹的试验场被永久封锁,只有少数核心人员知道,地下深处还埋藏着未完成的\"普罗米修斯计划\"。
二十年后,当周正明的女儿林语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异常的冷却液结晶时,她不会想到,这一切竟与父亲当年目睹的秘密息息相关。而在天山脚下,那个被冰雪覆盖的废弃基地里,尘封的实验设备仍在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那些未被带走的图纸、未完成的实验,如同沉睡的巨兽,随时可能苏醒,掀起新的波澜。
夜幕下,天山的雪峰依旧巍峨。曾经的合作与猜忌、援助与算计,都化作历史的尘埃。但科技竞争的暗流从未停止,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新的博弈正在悄然上演。
第二章:锈蚀的信任齿轮
1960年深秋,新疆马兰基地的银杏叶簌簌飘落,枯黄的叶片被卷进装甲维修车间,卡在t-54坦克的履带缝隙里。技术员陆明远蹲在发烫的引擎旁,鼻尖萦绕着冷却液的甜腻气息,扳手敲击金属的声响在空旷厂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小陆,苏联专家留下的冷却系统又出问题了!\"车间主任的喊声从背后传来。陆明远直起腰,后颈的汗水顺着脊梁滑进裤腰。自从三个月前苏联专家撤走,基地里三分之二的苏制装备开始频繁\"犯病\",最要命的是,那些标注着\"核心技术参数\"的图纸,都随着苏联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翻开泛黄的维修手册,俄文注解旁密密麻麻写着自己的笔记。手册第73页,关于冷却液配比的说明被红笔重重圈起——这是上周导致三辆坦克发动机过热的罪魁祸首。当时他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