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289(7/17)
源显示为2150年的“时空裂缝”,内容只有一串不断循环的坐标,正是模型中那些指向未来的危险区域。
当军方封锁现场时,陆川望着手中逐渐冷却的怀表残片。残片表面浮现出细小的星图,某个未知星系的旋臂上,十一万颗光点正在闪烁,仿佛在等待着某个跨越时空的观测者,再次将它们串联成通往真相的航迹。
信标迷局:跨越世纪的时空博弈
档案室的白炽灯在老旧的灯管里滋滋作响,陆川的指尖拂过《怒涛焚帆》泛黄的羊皮卷。这本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日志边缘焦黑,烫金标题下的拉丁文被海水浸泡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诡异的星图——那些用朱砂标注的坐标,与他血液中量子点生成的时空轨迹完全重合。
\"1580年,葡萄牙舰队在马六甲海峡遭遇未知风暴,整支船队凭空消失。\"林薇将全息投影调至最大,日志插图里燃烧的帆船周围环绕着银色光纹,\"但根据最新破译的密文,他们是主动驶入了自己制造的时空信标。\"她放大某个船员的临终手记,潦草的字迹在量子显微镜下显露出隐藏的二进制代码。
陆川的后颈银纹突然发烫。他想起在沙漠演习中失控的战车,车载记录仪显示,在遭遇电磁风暴前,所有武器系统自动将炮口对准了天空中某个不存在的坐标——而那个角度,正与《怒涛焚帆》记载的信标启动方位一致。\"军方在复现这项技术。\"他调出机密档案,冷战时期的\"方舟计划\"、2010年的量子纠缠实验,所有失败案例的实验体都出现了相同症状:记忆被陌生的历史片段覆盖。
实验室的警报突然炸响。监控画面里,参与复现实验的士兵们集体抱头惨叫,他们瞳孔中的银蓝色光芒与陆川血液中的量子点产生共振。医疗舱的脑电波监测仪疯狂跳动,显示他们的海马体正在经历高频改写,植入的记忆片段中,竟包含着《怒涛焚帆》作者的临终视角——那位葡萄牙船长在点燃信标的瞬间,看到了自己三百年后的葬身之地。
\"他们在强行打开时空通道。\"陆川抓起战术平板,将所有实验数据与航海日志交叉比对。当他将现代量子计算机的算法代入16世纪的星图公式,全息屏上炸开刺目的红光——信标的真正作用不是规避灾难,而是将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