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302(4/17)
敲击,将信笺内容与量子物理数据库交叉比对。当光谱分析结果跳出时,她猛地从椅子上站起——信中描述的\"汞火\"燃烧特征,与现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量子火焰光谱吻合度高达997。而所谓的\"通天器\",其运作原理竟与当代最前沿的量子通讯技术如出一辙。
此时,她的量子通讯器突然震动,自动接入陆远的紧急频道。屏幕中,墨西哥城的太阳历石仍在散发幽蓝光芒,陆远的声音混着电流:\"叶博士,中微子束的最新解析结果出来了!平流层的明代密语里,"银阙"的结构参数\"话音未落,叶清已将信笺上的手绘草图投影在屏幕上。两座相隔万里、相差四百年的\"建筑\"在量子拓扑学模型中完美重叠——太阳历石的分层结构,竟与信中描绘的\"银阙\"有着相同的空间折叠方式。
古籍修复室的警报突然响起,叶清转身时,发现《王心斋遗稿》的其他书页正在自动翻动。当停留在某段批注时,文字在量子扫描仪下显露出隐藏信息:\"汞非俗物,乃太虚之血;银阙非宫,乃星海之锚。\"这句话与平流层密语中的\"星海尽低眉\"形成呼应,暗示着这场横跨文明的神秘事件,或许关乎整个宇宙的秩序。
叶清迅速调取泰州学派的历史档案,发现在1539年前后,学派核心成员频繁往来于沿海港口,而他们的行李清单中,多次出现\"水银磁石\"等特殊物资。更诡异的是,同一时期的西班牙殖民者航海日志里,也记载着在美洲发现\"会发光的神秘金属\"——这些金属的量子特征,与太阳历石检测到的物质成分高度相似。
就在此时,全球量子计算机集体恢复运作,却同时弹出相同的警告界面:\"检测到1539年量子信号重现。\"叶清望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明代篆字,突然意识到,泰州学派的这场\"通天实验\"并非失败,而是以某种量子叠加态存续至今。而太阳历石的异动,或许正是四百年前埋下的\"钥匙\",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开启某个足以改写宇宙规则的秘密。
修复室的灯光突然转为幽蓝,叶清手中的信笺开始发烫。当墨迹在高温中汽化,最后显现的是一串由汞原子排列而成的量子坐标——那是一个既不在地球星图,也不属于明代天文记录的神秘方位。而在千里之外的墨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