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333(14/15)
线首次出现了向下的拐点。窗外,北京城的灯火依旧璀璨,而人类对抗熵增的征程,已在四百年的时空对话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尾声:锈迹余韵
澳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那把戚家刀静静陈列。柔和的灯光下,刀身不再有斑驳锈迹,取而代之的是流转的暗银色光泽。原本刻着“万历三年”的铭文旁,细密的莫比乌斯环纹路若隐若现,像是无数个无穷符号首尾相接,诉说着跨越时空的秘密。
参观者们驻足凝视,却无人知晓这把刀承载的惊世传奇。只有偶尔经过的资深历史研究员,会对着刀身的新纹路微微皱眉,总觉得那些循环往复的图案里,藏着超越明代工艺的现代感。
赵莽站在人群之外,双手插兜,目光深邃。自那场惊心动魄的时空博弈后,已经过去了半年。熵盟在熵减方程现世的瞬间销声匿迹,仿佛从未存在过。但赵莽知道,宇宙的熵增与熵减之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赵教授,该走了。”助手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赵莽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展柜中的戚家刀,转身离开。夕阳的余晖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展柜里的刀影重叠,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空交织的战场。
回到研究所,赵莽像往常一样走进古籍室。这里收藏着他从各地搜集来的《考成法》相关文献。手指抚过泛黄的书页,突然,一本线装书里掉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他弯腰拾起,上面是用朱砂写的几行小字,字迹古朴苍劲,却透着几分熟悉——正是张居正的笔迹。
“天地如洪炉,万物皆熵流。一法立,一弊生,循环往复,永无尽头。然吾观天道,亦有裂隙。若寻得平行之境,或可另辟蹊径……”纸条背面,画着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由多个莫比乌斯环相互嵌套,中央赫然是个量子纠缠态的符号。
赵莽的呼吸陡然急促。他将纸条放在显微镜下,发现朱砂里竟混有微量的亚铁离子,与戚家刀血髓中的成分如出一辙。这意味着,这张纸条不仅是历史遗物,更是跨越时空的加密信息。
他立刻将纸条上的图形输入量子计算机,随着数据的解析,一个惊人的结果出现了:图形中隐藏着一组坐标,指向的并非地球上的某个地点,而是量子层面的一个特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