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405(8/13)
的痕迹,与百年前的南洋贡木形成荒诞的时空错位。更令人费解的是,苏瑶从工部加急送来的卷宗显示:“近十载暹罗朝贡记录中,未见金丝檀木踪影,民间亦无走私入境记载。”
“大人!芦苇丛里发现这个!”一名盐卫的呼喊打破僵局。林宇拨开湿漉漉的芦苇,泥地里半埋着枚青铜币,币面斑驳的绿锈间,泰文刻痕若隐若现。他用帕子拭去污泥,币背赫然铸着三头象图腾——正是暹罗王室的标志。
苏瑶接过铜币,放入便携式验金石中。随着齿轮转动,仪器吐出的竹简上浮现一行小字:“铜锡配比与万历年间贡品一致,表面氧化层形成时间约三百年。”她脸色骤变:“这枚铜币是古董,但泰文制式”她翻开《南洋通商志》,手指停在某页,“暹罗改用现代文字不过数十年,古泰文与今文字体差异巨大,而这枚铜币上的刻痕分明是新铸的!”
雨幕中,湖面再次传来低沉的嗡鸣,湖心岛方向泛起幽蓝磷火。林宇将铜币与金丝檀木碎片并排摆在案头,两种本不该同时出现的物证,此刻却诡异地相互印证。百年前的贡木、现代的开凿痕迹、跨越时空的古币新铸——幕后黑手究竟在谋划怎样的局?
“会不会有人私藏了明代贡木,近期才用于施工?”一名盐卫提出猜想。苏瑶却摇头否定:“金丝檀木需特殊窖藏方能保存百年,且如此大规模的用量,绝不可能无声无息。除非”她突然噤声,目光落在地动仪记录的竹简上,那些规律的脉冲波曲线,竟与铜币上的纹路走向隐隐重合。
林宇猛地想起老渔翁的传说。水下龙宫秘道、阴雨天的齿轮声、明末沉船的宝藏——若秘道中本就藏有南洋贡木与机关器械,而现代工具痕迹,不过是重启古老机关时的修缮?他铺开卫星帛图,在几何阴影处标注:“假设秘道真实存在,那么这些现代痕迹,可能是触发百年前机关的‘钥匙’。”
深夜,林宇带着亲信潜入芦苇丛。月光穿透云层的刹那,他发现泥地上有道新鲜的车辙,轮印边缘沾着黑色黏液,散发着硝石与硫磺混合的焦糊味——正是此前检测出的火药成分。顺着车辙追踪至湖边,一艘船篷紧闭的乌篷船静静停泊,船舷缝隙中渗出的水渍,竟泛着与铜币相同的幽蓝荧光。
“小心!”苏瑶突然拽住他。话音未落,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