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408(4/17)
铃相同的符文。苏瑶的检测设备显示,空间中的量子纠缠强度突破临界值,汞池表面开始浮现出类似虫洞的黑色漩涡。
\"必须立刻关闭裂隙!\"林宇想起《天工秘录》残卷中关于\"地脉枢机\"的记载,抓起龙头杖冲向祭坛。当杖首嵌入中央凹槽的瞬间,整座地宫剧烈震颤,汞池爆发出刺目强光。明代人影在光芒中扭曲变形,化作无数发光粒子融入量子漩涡。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其中一名晋商在消散前突然转头,与林宇的视线精准对上,那双眼睛里倒映着现实世界的场景。
强光过后,地宫内恢复平静,但诡异的现象并未结束。队员们的潜水记录仪显示,在时空异象期间,设备拍摄到了不存在于当前空间的建筑结构——穹顶之上竟悬浮着另一座倒转的地宫,无数发光丝线连接着两个空间。而苏瑶的检测数据显示,空间中残留着特殊的量子印记,其频率与明代星图符号产生了神秘共振。
紧急撤离后,联合科考队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三个月的分析。在从地宫内带回的汞样本中,科学家发现了未知的同位素,其半衰期竟与明代至今的时长精确吻合;而对时空裂隙残留能量的研究显示,此处的量子纠缠现象呈现出\"记忆性\"特征,仿佛空间本身保存着历史事件的\"量子快照\"。
更惊人的是,通过ai技术对幻象对话的还原,研究人员拼凑出了部分真相:明代晋商与暹罗使者的争执,核心在于是否该利用地脉能量建造\"龙渊装置\"。暹罗人掌握着启动技术,而晋商担忧这股力量会引发地质灾难。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但地宫内残留的机关,显然是为了阻止后人强行激活装置。
站在新建成的湖底观测站里,林宇望着屏幕中依然活跃的量子裂隙,不禁脊背发凉。那些明代人影的愤怒与恐惧,那些跨越时空的警告,此刻都化作检测仪上跳动的数据。苏瑶的最新研究显示,量子裂隙的开启与地脉能量波动存在强关联,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太湖区域的地质活动正逐渐频繁。
\"或许古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苏瑶将修复的《天工秘录》残卷投影在全息屏上,其中一页的批注格外醒目:\"天地有常,违之则乱。若后人见此,当以封镇为要。\"这些跨越四百年的文字,与现代量子物理的研究成果相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