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筹备新课(2/3)
的传播和发展。
楠楠给自己的教培取名创新教育,从取的名字来看,楠楠本就不想鹦鹉学舌。教改看似重创了梦江南教培,却给了楠楠重新审视自己的初衷的机会——推陈出新,挖掘教育领域的根本所在,或许比直接灌输知识更加有效。
想到这里,楠楠顿悟了——难怪国家要提倡素质教育,要整改。
教育是国之根本,提高全民素质是教之根本,而思想则是素质之根本,想法决定做法。
楠楠想到这里,豁然开朗起来。
一个孩子的思想从哪里来?最最重要的当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正给孩子最大影响的是父母。
抓孩子当从父母开始。环境造就人。只有父母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时,孩子才能愉悦地学习,一个开心的孩子,做事效率才能提高。
“家校合作?对!做好家校合作,才能事半功倍!”楠楠兴奋地从椅子上腾地站起来。
她围着办公桌转了好几圈,喃喃自语:“如何能够更好地家校合作,让孩子不单单提高成绩,还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才能真正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迷茫和焦虑。”
楠楠决定择机开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课。让父母“持证上岗”,才是真正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给父母带来的困惑。
这一次,楠楠没有急着去落实,她为自己的开创惊讶不已。虽然她写过太多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文章,但要开课还是第一次,而且在这里没有例子可以模仿,完全是她的自创。
楠楠决定先把之前写的文章编辑成课程形式,而且要丰富其内容,以便增强课堂效果。
想到了,接下来就是去做,楠楠向来就是一个行动力超强的人。
《父母“持证上岗”》共四十五篇文章,涉及孩子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适用于18岁前孩子的父母。
文章虽然有底稿,变成课程的转换需要进行修改,四十五篇文章修改成四十五节课,这个过程是繁琐的。
避开周末,楠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打印出来、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分析、修改,实现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的转换,有的章节甚至推翻了大部分内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