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1/4)
在申城另一处别墅里,一个中年男人看着扔在茶几上的手机,也陷入沉思。
他就是叶庆军,旁边还坐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人,是他的心腹陈嘉合。
陈嘉合是个残疾人,一直跟着叶庆军,在期货界也小有名气,视野比较大,预测比较准。被称为当今“小诸葛”。
叶庆军在期货市场上的每次大的战役,由这位军师来选择时机。
看到叶庆军放下电话,陈嘉合就问道:“庆军,赵燕京是不是要做空郑棉?”
“对,其实我不关心那个方青叶是谁,关心的是赵燕京的态度,虽然在电话里他没说,但我更感觉到,他要做空期棉!”
“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原计划是要做多的。”陈嘉合问道。
叶庆军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的意思?”
陈嘉合倒也没犹豫:“如果从技术、时机上看,我坚持我自己的意见,做多。”
“可是,做期货并不仅仅只考虑这些啊。”叶庆军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口陷入沉思。
“我知道,你是考虑赵燕京的态度,做多就相当于和他作对,害怕得罪他。”陈嘉合淡淡回了句。
“你呀说话不要这么直接好不好?如果传出去,让外人知道我叶大户如此胆小怕事。”叶庆军一脸苦笑。
“人胆小也能活得长,在期货市场也是如此。”陈嘉合笑了笑说道。
“哈哈”叶庆军笑起来。
“那我们就不赚这笔钱了,看戏吧。”
方青叶下午就回到南新。
对于赵燕京说的那些信息以及他本身要做空,方青叶并不很担心,因有些话,他没给石光荣说。
2010年国内的整个经济环境过热,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这些词就这个时候发明的,棉花市场也不例外。
衣食住行,衣是排第一位的。而且棉花属于战略资源,军事上更是火药的基本原料。棉花一旦动起来,整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成本都要拉起来,通胀影响全方位。
当时民间传说这股力量主要是温州的个人资本,但真正了解行情的人并不这么认为。
国内的棉花市场,每年的生产最少600万吨以上,消费上千万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