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周公瑾 刘子扬乎?(1/6)
短短几天时间,严毅巡视乡亭,惩处多名贪吏、犯卒和渎职吏员的消息便如狂风般席卷秣陵全境,传遍大街小巷。接着又迅速扩散到其他郡县,引发了一场震动。
各地大小官吏这才猛然惊觉,他们效命的这位少君,乃是以斩贪闻名,素有斩贪如割草之称。凡是撞在其手里的贪吏,轻则抄没家产,重则人头落地,直杀到你肝胆俱裂为止。
一时间,那些曾有过贪腐,或是正在贪腐的官吏,个个如惊弓之鸟,日夜惶恐不安。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度日如年。
这些贪吏之中,大部分是周昕的属吏和与孙氏有关之人。
周昕的属吏曾经历过一段失势落魄的岁月,如今重掌权柄,犹如饿虎出柙。再加上他们没有亲眼见识过严毅的种种手段,胆子出奇地大,一个个恨不得将昔日损失的油水连本带利地捞回来。
孙氏那边的人则是仗着严毅对孙氏的宠信,自以为有了护身符。收受贿赂时连遮掩都懒得做,一副有恃无恐的嘴脸,像是认准了严毅会看在孙氏的情面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严毅来者不拒,管你姓周还是姓孙,只要犯事,一律严惩。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为了减少治下贪腐,他给予各地官吏的待遇,可谓优厚至极。仅正俸一项,便是其他势力的两倍有余,更不时以养廉钱、节敬等名目厚加赏赐。甚至在遇到一些小贪行为时,也会网开一面。
但若是谁敢把权力当成敛财的工具,他下手便丝毫不留情面了,你递来多少颗脑袋,他便砍多少颗。看看究竟是你的脑袋硬,还是他的刀更锋利。
初次见识严毅狠辣一面的周氏与孙氏,当刀架在脖子上,方知传言不虚。惶恐之下,迅速收敛锋芒,驯若乖犬。
周昕与孙策在严毅返回秣陵的次日,便急切地上书请罪,自陈过失。
严毅随即颁布新令,增设县治督邮一职。以一万户人丁为界,低于一万户的县设督邮两人,高于一万户的县设督邮四人。县督邮受郡督邮节制,但拥有越级上报的权力,即时巡查四方,肃清吏治。
新令很快就传遍江东,引起热议,称赞者有之,贬低者也有之。贬低的人中,以许贡的反应最为激烈。
许贡接到驿马急报时,正在庭中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