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有没有兴趣当歌手?(2/5)
让陈程有如此感悟和感慨的,一定另有其人。
没等她细想,陈程便唱到了副歌部分。
副歌,便是这首歌最火的那一段,也是点题的段落: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副歌也一下击中了刘诗语的内心,在她看来,这首歌简直就是表白的不二之选,而且把对方写进脑海里、梦里、心里,都不稀奇,类似的情歌已经多不胜数。
但最后把对方放在自己的歌声里,这一下就升华了。
就像《孤独患者》里那一句“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瞬间就让自己超出了一个身位。
两首歌在立意上,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结合钢琴伴奏简单干净,让刘诗语感觉,这就是陈程写歌的风格。
随后,陈程又重复唱了一遍主歌+副歌,只是这段主歌的歌词有些变化。
“还记得我们曾经,肩并肩一起走过,那段繁华巷口
尽管你我是陌生人、是过路人
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
一个眼神、一个心跳
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
这一段,让刘诗语感觉到了一种轻描淡写却浓到骨子里的浪漫。
再接着,又是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副歌。
不过这首歌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除了主歌+副歌重复两遍之外,还有一个部分,便是“桥段”。
桥段很短,只有一段: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
接着,便再接那段经典副歌。
刘诗语越听越沉迷其中,内心也被这首歌所感动。
待陈程一曲唱完,她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半分钟之后,有些热泪盈眶的刘诗语忍不住问陈程:“这首歌你是写给谁的啊?写得真是太好了!”
陈程笑道:“干嘛写首歌就一定要是写给谁的,就不能是自己写着玩吗?”
刘诗语不信,认真道:“写歌难道不应该是触景生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