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自己送上门了(2/6)
湖,普通百姓身边虽没大船,但周围有不少漕运帮派,他们常年在长江跑船谋生,朝廷征调也不可能把所有船都拿走,仗打完还得还回去。所以他觉得这三十条船很不对劲。
见朱雄英疑惑,常茂无奈解释:\"我真的尽力了,很多地方都找过。确实没船了。当初蒙宋开战时,两边大军都向百姓征调船只。后来战争升级,百姓手里稍大的船都被征用了。后来宋水军又被蒙古人一把火烧光,损失惨重。那些船就这么浪费了。\"
朱雄英点头,他也看过这段历史。来这个时代前,他查阅过相关战争信息。
最初,大宋能挡住蒙古进攻,靠的是水军的强大实力。长江水面宽广,水流又急,这道天然屏障拦住了北方蒙古大军。
蒙古当年攻打襄阳,正是为了准备这场水战。襄阳的地势很特别,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易守难攻。一般部队都不会直接攻襄阳,因为要打下来得付出巨大代价。
但对蒙古人来说,攻襄阳是必须的。长江天险横在那里,挡住了他们的路。想打败宋朝,首先要解决渡河问题,至少得过了长江才能开战。
蒙古有几十万大军,要渡河就得准备大量船只。当时的蒙古水军虽强,但那些船大多是后来宋朝投降后归顺的。开始时蒙古根本没有这种能力,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攻襄阳。
因为襄阳旁边就是长江支流汉江,拿下襄阳后,蒙古接下来的战斗就会轻松很多。首先可以轻松渡江,把所有兵力都运过来;其次可以从容沿江而下,随时袭击下游城市。
当时船基本靠人力,逆水行船非常艰难,速度极慢。但顺流而下就很快。李白诗里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顺江而下确实能快速抵达下游城市。
如果蒙古占了襄阳,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宋朝都城临安也在长江下游,拿下襄阳就能随时威胁临安。襄阳失陷后,双方都在抓紧筹备水战船只。
皇上,这船的事怎么整呢?
常茂是大军的头儿,他当然明白船对眼下这支军队有多关键。可这事他压根没办好,心里挺不是滋味。
其实两边都一样,打仗嘛,谁都晓得这仗打完,以后的局面肯定不一样。所以那时候拉船的时候,两边都费了好大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