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西周(3/7)
周晚期的重要诸侯虢公墓葬的挖掘过程中,就没有发现人殉的痕迹。
到了春秋,人殉又有复兴的迹象,战国时期逐渐以俑殉替代。秦汉进一步走向衰落,之后一直反反复复,直至近代。
周礼逐渐代替殷礼。考古表明,并不是周公大手一挥,殷礼就全部玩完这么简单的。直到西周中期,周礼才逐步继承并吸收了殷礼,当然也不能否认周公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宗法分封。早期分封在晚商时期就已经形成,但商王和诸侯的关系,还只是联盟盟主与联盟成员的关系
周人继承了这套分封体系,并将其系统化,复杂化,天子也正式成为诸侯的主君。
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姬姓诸侯作为小宗被分封到东方各地,管理庞大的殷遗民和东夷人。他们在自己国内又是大宗,以此类推。
周文化也以这种方式传播到遥远的北土、东土、南土。
因此虽然这一时期还没有实现后面秦汉政治上的统一,但是已经初步完成了文化上的统一,诸夏、华夏逐渐成为共同认同。
姬姜联盟进一步加强,周天子与姬姓诸侯们广泛与姜姓诸侯们联姻。
由于就那么几个姓,氏+爵位+名的称呼就流行了起来,比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等。
西周时期如果直呼他人姓名,大概率是要准备打架了。
东征结束后,周公以最快的速度修建了洛邑,并以中国为名。
中国,也就是中央之国,周天子也就成为了中国之主,在中国,履行天子的义务,接受四方朝拜。
在西土,周天子又与诸侯们一样,履行以藩屏周的义务。
周公在唐以前的地位非常高,但可能是由于曾经代行王政的过往,以及以王莽为代表的狂热粉丝行为的影响。
从唐玄宗开始,他的位置逐渐被孔子取代。到了宋代,随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周公曾经代行王政的事,也不怎么提了。
总之抛去虚无缥缈的古史传说不谈,说周公是华夏人文始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四、成康昭穆
周公建立起的这套礼乐教化制度,伴随着的却是姬姓诸侯们向东土的迅速扩张。
说好的郁郁乎文哉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