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西周(4/7)
?揍起殷人、夷人、蛮人、狄人们来一点都不文。
一直在周昭王+六师丧于南土之后,周人的扩张才停下脚步。
要知道一百年前,周人还只占领着一个小小的豳地。
在向南土的扩张受挫后,周穆王转向了经略西土,开始频繁与戎狄打交道。
戎狄,这个词与应该诸夏是对立的,服礼乐教化者诸夏,不服者戎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姬姓之戎和姜姓之戎,这些人是周天子的穷亲戚,但他们并没有被列入诸夏体系中。
寺洼文化,是一个位于泾渭流域,与西周文化共生的农业文化。
这里的部族首领与周天子交流时都以王自称。
他们的祖先与姬周先公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说早期的寺洼文化也是先周文化的来源之一。
那时候大家都是村长,你叫大王,我也叫大王,玩得不亦乐乎。
后面姬周虽然发达了,但对于穷亲戚们继续过家家占村为王的行为,基本还是默许的。
寺洼文化并不强大,不可能是犬戎,相反他们还受到周天子保护。
也许可以得出结论,这时的诸夏戎狄之分,在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周穆王我其实是想把他刻画成一个类似乾隆的角色,前期武功赫赫,也好大喜功、十分自恋,吹嘘自己有多牛皮,在位中后期西周也逐渐走向衰落,一堆问题开始逐渐冒出来。
五、共懿孝夷
西周中期,随着大规模的扩张结束,姬周逐渐走向内卷。
首先是分封的土地越来越小,畿外没地方封了,只能在畿内分了。
分的多了,周天子对采邑的控制越来越弱,卿士之间的土地流转与兼并也逐渐开始了。
在当时,卿士们的采邑都是由他们的母亲或者夫人来管理的,引起的土地纠纷,也是她们来出面调解。至于男人们,都在宗周上班,不会直接管理这些采邑。
长此以往,周王室的财力、人力情况愈发下降,王师的实力也越来越弱。
早期官僚体制在这一时期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因为内容比较枯燥,我也没有在小说中提到。
随后是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诸侯之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