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旧风尚新朋友(5/13)
采购的物资大体也就那么三样:一是家家户户都不可或缺的食盐,这可是每日饮食必备的调味品;二便是被称为“洋油”的煤油,过去在照明方面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那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豆油了,无论是炒菜做饭还是油炸食物,豆油都是许多家庭厨房中的常客。
在一定的年代,豆油可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东西,必须得凭借着专门的豆油本来购买才行。而且还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每个人每个月最多只能被供应区区二两豆油,这一点点的量,如果放到现如今来看,恐怕连一顿饭都不够用。所以说,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缺少豆油吃的家庭那可是相当多的。
那除了豆油以外,还有一种麻籽油。麻籽油少量的可以自己熬制。因为,生产队的田头地尾,种的都是麻籽。只是这种油吃了就容易迷糊犯困。人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中毒。
不过呢,大家也别觉得那时候食用油就完全不够吃,其实不然!虽然豆油紧缺,但主要食用的还是猪油。要知道,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养一头猪,等到过年的时候宰杀它。然后把炼制出来的猪油好好地存放在坛子里,靠着这些猪油来满足日常烹饪所需。
记得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时,家里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日子——整整两个月都面临着缺油吃的困境。那就是没有杀猪或者杀的猪出油太少的结果。当然啦,倒也不是说完全一滴油都没有,但真的是少得可怜!每次做饭做菜,都要精打细算地使用那仅有的一点点油,生怕一不小心就用光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供销社经营豆油,自然这油不能少吃。社员们说,供销社这帮小子,放屁都崩油星子。
几年前我和哥哥顺便去总社,父亲他们已经吃完晚饭,刘师傅正要回家,听说我们还没吃饭,他说,正好还有些面片儿,他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大碗,虽然不太热乎,可是油香的味道十分浓烈。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面片儿。尽管它是剩的。公家单位比老百姓家里确实吃的好。
不过呢,值得庆幸的是,当时食盐和洋油倒是没有被限制供应。只是这洋油毕竟也是花钱来的,如果夜里不做点象扒麻杆、做针线活这样非得靠灯光照明才能完成的活儿,为了能多省一点洋油,有时候天色一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