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黑暗来临前的绚烂(2/3)
样,一个精彩纷呈,少不了痛骂燕廷禁书令的。
当然这是后话,任何政令都是有时效性的,尤其是在这个车马不便的年代。在黑暗来临前,整个文坛就好像彻底活了过来一样,精彩纷呈。有的人畏了、惧了,有的人却偏要写,写那些他们想写的,人都有三寸逆骨在身上的。
观海社的出版社已经承担不起青云路的印刷了。他们没有时间慢慢印,所以他们就要想办法外包。
这不就巧了,其他出版社的人早想分青云路这个金瓜。
杨斌早上谈得好好的,到了晚上人就变挂了。不止是杨斌谈好的那两家,还有其他原本求之不得也变成了避之不及。
这让杨斌很是困惑,但他能够确定,一夕之间齐齐变挂,定是有人从中作祟。
杨斌最终还是从自家印刷坊发现了端倪。原料的供应纸,不够了。一问原因,原来是杜老爷名下的造纸坊为了响应上面的政令,减少了纸张供应,实在是供不应求,只能优先供给给他们纸坊的老朋友。
总之就是合约中最后一批纸供给完后就没有了。
其他纸坊虽然没有像杜氏纸坊一样直接断供,但也缩减了供应规模。杜家,雪上加霜是有一手的。
姜陵得知报社困境后,自觉很是对不起报社,但要是再重来一次,她恐怕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大不了自己离开观海社。马甲千千万万,又不是非幼麟不可。
给报社惹麻烦了,赔礼道歉还是要的。姜陵和小瓶,一人抱着一匹布,登门拜访,并说明来意。
杨斌并没有责怪姜陵,也拒绝了姜陵登报声明,他只是告诫了姜陵一句,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杨斌还是觉得姜陵是把观海社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一个真正的天才带飞报社,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他对姜陵抱有非常大的期待。
杨斌也是从这一次的危机中发现,原来和不同的造纸坊合作还是不够保险,观海社还是得有一家自己的造纸坊,就像是印刷坊一样。
就算是鄞县印刷坊都不接观海社的单,观海社也能够自给自足,这就是不同。他当初还疑惑为什么一家报社一定还要带着一家印刷坊,现在他明白了,还是东家高瞻远瞩。
杨斌觉得此事需要告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