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霍爷不开心,有人要沉海(2/5)
百货公司也完全脱离了商业范畴。
内地哈市1907年创办的同记百货也是与之类似的命运,创始人不堪受辱,服毒自尽。
一直到1981年才恢复了同记老字号。
但身为穿越者的霍彦青知道,百货商城这个行业能够带来多么庞大的利润,80年代改革就是这类产业的黄金时期,86年全国只有二十五家大商场,一万七千家百货零售,到91年,就已经有九十四家店铺的营业额达到了亿元,92年到96年,百货百强企业总销售额由318亿上升到805亿。
这么大一块蛋糕,霍彦青肯定是想吃的。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蛋糕的问题。
百货商场本身的经营风格就是薄利多销。
只要霍彦青能保证自己供给货物的分量和质量,那么他的百货商场无论开设到什么地方,都属于是顶受欢迎的、被扶持的产业,到时候连带着霍彦青旗下的各种生意,也能顺便开设在这些百货商城之内。
霍彦青能够省略掉很多麻烦,也基本上能杜绝涉黑行为,当然,想完全杜绝肯定不可能,但起码能控制在大佬们的容忍范围以内。
而且这个年代的港商本身就有特权,霍彦青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比香江这批大部分都能说是香蕉人的港商而言要更热爱这片土地。
他拿到了话语权,这些人以后去内地温钱,就得掂量掂量霍彦青会不会开心,从而产生一条不该干的事情不能干这样的潜规则。
否则霍爷不开心,指定有人要沉海。
所以霍彦青才联系了几乎所有能联系到的商人,打算将他们引入到自己在油尖旺各地开设的百货商城内。
毕竟霍彦青现在生产链基本也就只有服装跟波鞋,顶天再去乡下收点水果,再加上金门手机专营店和自家公司出品的录像带、歌曲cd等,但这肯定是撑不起一家家百货商城的,他总不能把刘健的军火也挂着卖吧?
没这些老板,地皮动工需要的资金跟关系就都是麻烦,哪怕跑下来,代价也远超预计。
而且货物种类不够繁多,对客户的吸引力也会变小,到时候挝不到钱,人工、水电又是一笔不得不支出的开支。
就这么说吧,这档子事不处理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