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引入博弈:分析对手的策略与目的(3/4)
步,是推演对手可能的后续行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开始推演对手接下来的可能行动:
继续刺杀: 他们可能会继续选择诛董计划中的其他关键人物下手,进一步制造恐慌,彻底瘫痪我们的行动。
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士孙瑞?黄琬?甚至……王允本人?
引蛇出洞: 他们可能会故意放缓刺杀的节奏,制造一种“风波已过”的假象,引诱我们放松警惕,重新开始活动,然后在其不备时,发动更致命的打击。
重点监控: 他们可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监控几个核心人物(如王允、吕布)上,等待我们主动联系吕布时,再将我们一网打尽。
直接摊牌?: 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和实力,甚至可能不再进行暗杀,而是直接调动军队,对司徒府和相关人员进行清洗。
第五步,是制定我方的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被动和危险的局面,我方的应对策略必须极其谨慎:
稳定内部,查清内鬼: 这是当务之急!
必须尽快找出泄露信息的源头,否则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将在对手的监视之下。
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智慧,甚至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暂时牺牲部分计划)。
加强防护,隐藏核心: 必须立刻加强对王允等核心人物的保护,同时,核心的密谋活动必须更加隐蔽,甚至暂时转入地下,切断所有不必要的联系。
真假信息,混淆视听: 在查清内鬼之前,可以考虑主动释放一些虚假的计划信息,以迷惑对手,干扰其判断,为我们争取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我之前构思的“试探”计划)
寻求外援,引入变数: 是否可以尝试联系其他潜在的反董力量(虽然风险很大)?或者,利用对手内部的矛盾(比如李傕、郭汜与吕布之间的矛盾)来制造混乱,转移对手的注意力?
通过这一番博弈论的分析推演,虽然未能立刻找到真凶,但我对整个局势的认知,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不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案件本身,而是开始从战略层面、心理层面去理解对手的意图和手段。
我知道,我面对的,是一个极其高明、极其危险的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