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试探与反制:与“毒士”的隔空较量(2/3)
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假情报?以及……他们会对不同类型的威胁做出怎样的反应?”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战和心理战。
我是在用假情报作为诱饵,去探测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强大而未知的对手。
我仔细地设计了需要散布的几条假消息:
假时间: 故意泄露一个错误的、比实际计划提前或推后的“动手时间”。
假目标: 捏造一个刺杀董卓的“b计划”,声称如果a计划(比如宫门设伏)不成,将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比如董卓出巡的某个必经之路)进行第二次刺杀。
假内应: 故意散布谣言,声称王允已经成功策反了董卓身边的某位(实际上并不重要,甚至可能忠于董卓的)中层军官作为内应。
假核心: 将某个并非核心成员、但又与王允关系密切、容易引起怀疑的官员(需要仔细选择,不能是完全无辜之人,否则会引起王允反感),“包装”成诛董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策划者。
这些假消息,都经过了我的精心设计,既要看起来“可信”,又要包含明显的破绽(对于真正掌握核心机密的人来说),还要能有效地测试出对手的不同反应。
散布这些假消息的渠道也必须极其隐蔽和巧妙。
我指示石秀:利用那些刚刚发展的、与凉州军底层士兵或小吏有接触的外围线人,让他们在“酒后失言”或“无意闲聊”中,将这些信息“不经意”地透露出去。
在某些特定的、可能被对手监控的茶馆酒肆或赌坊中,安排人手进行“秘密交谈”,故意让“隔墙有耳”听到这些假信息。
甚至可以伪造一两封“密信”,故意让它们“丢失”在某个可能被对手发现的地方。
做完这一切安排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和观察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调动了玄镜台所有的力量,密切监视着洛阳城内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董卓集团核心人物(包括李儒和贾诩,虽然贾诩行踪更为诡秘)、凉州军的布防调动、以及司徒府周边的动静。
这是一场无声的、隔空的较量。
我在暗处布下诱饵,等待着那个同样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做出反应。
几天后,一些反馈开始陆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