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心理攻防:无声的对话与博弈(2/3)
能完全掌控他们。
我试图通过搜集和分析这些内部矛盾,寻找可以利用的缝隙,一方面是为未来董卓倒台后的乱局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想将贾诩的注意力,从我和王允集团身上,引向他更关心的“内部稳定”问题上。
我甚至授意石秀,可以“不经意”地将一些关于凉州军阀之间的小摩擦或不和传闻,透露给某些特定的耳目,观察贾诩是否会介入调停。
其次,是利用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心理干扰。
我知道贾诩多疑谨慎,对于任何来源不明的信息,他都不会轻易相信。
那么,我就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制造一些真假难辨、模棱两可的信息,来干扰他的判断,增加他的疑虑。
释放矛盾信号: 我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关于王允集团内部状况的矛盾信号。
比如,一方面让某个外围线人散布“王允集团因内鬼事件人心惶惶,几近崩溃”的悲观论调;
另一方面,又在某个文人集会上,故意发表一些充满信心、暗示“大事将成”的言论(当然要极其隐晦)。
这种矛盾的信息,会让贾诩难以判断我们的真实状态,究竟是外强中干,还是故作姿态?
制造“噪音”信息: 我会让玄镜台收集一些完全无关紧要、但听起来似乎有些“内幕”的边角料信息(比如某个宫女得宠、某个小黄门升迁之类的宫闱秘闻),然后故意将其与一些敏感信息混杂在一起,“泄露”出去。
目的是制造信息噪音,让贾诩的情报系统疲于奔命地去甄别真伪,从而消耗他的精力和资源,也可能让他忽略掉某些真正重要的线索。
最后,是保持战略定力,以静制动。
在与贾诩这样的顶级智囊进行心理博弈时,最忌讳的就是沉不住气,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我知道,他可能也在用各种方法试探我的反应。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刻,我选择“不变应万变”。
对于那些明显带有试探意味的信息或事件(比如那个关于吕布和李傕不和的传闻,或者那封匿名的“善意”信件),我选择保持沉默,不做出任何明确的回应或行动。
我不去追查信件的来源,也不去刻意打探吕布和李傕的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