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心理攻防:无声的对话与博弈(1/3)
贾诩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闲棋”和隐晦的“试探”,如同投入我心湖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警惕的涟漪。
我愈发确信,这位“毒士”不仅在暗中窥视,更在用他独特的方式,与我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与博弈。
他试图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来影响我的判断,试探我的底线,甚至可能……在精神上对我施加压力。
我不能被动地接招,更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我必须进行反击,同样用心理和信息作为武器,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占据主动,或者至少,保持平衡。
这是一场发生在思维空间里的战争,我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间接的行为,都是一次出招或拆招。
首先,是预判与反预判的较量。
我开始尝试站在贾诩的角度思考。
他知道我已经察觉到了他的存在(至少是怀疑),他知道我不是一个普通的令史。
那么,他会如何预判我的反应?
他会认为我会因为恐惧而退缩?
还是会认为我会更加谨慎地隐藏自己?
或者,他会认为我会按捺不住,试图主动出击,从而暴露更多的破绽?
基于这种“预判对手的预判”,我决定采取一种虚实结合、真假难辨的应对策略。
表面上的“顺从”与“谨慎”: 在尚书台,在那些可能被监视的场合,我刻意表现得更加低调和谨慎。
我减少了与其他官员的非必要接触,埋首于案牍之中,仿佛真的被之前的事件吓到,开始明哲保身。
对于一些敏感的账目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刨根问底”,而是选择“适可而止”。
我希望通过这种“示弱”,让贾诩放松警惕,或者至少,让他难以判断我的真实状态和意图。
暗地里的“声东击西”: 然而,在暗处,我却指示玄镜台,将主要的精力从盯防司徒府内部和追查刺杀线索,悄然转向了另一个方向——收集董卓集团内部,特别是凉州军阀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些人虽然暂时都听命于董卓,但他们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各自都有自己的算盘。
贾诩虽然可能与他们都有联系,但未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