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图穷匕见(二)(1/3)
晨光顺着教室木格窗的纹路流淌,
在斑驳的讲台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
苏俊立在光晕边缘,目光扫过挤满课桌的教室——两个班级合并后的大课,连过道都见缝插针摆着加座,学生们挺直的脊背与发亮的眼神,像等待浇灌的青苗。
这种授课方式对苏俊而言,是场精准的时间革命。
原本需要重复两次的课程内容,此刻在同一空间完成,相当于为他解锁了半天黄金时间。
日头西斜时,一间从小学校中借来的教室里,那间被称作“启思阁”的临时办公室,已笼在暖橘色的夕照里。
推门而入,粉笔灰混着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东陆大学的工程技术专家们正围坐在铺满图纸、计算尺的长桌旁,笔记本扉页沙沙作响。
这场名为“讨论”的会议,更像是一场面向苏俊的求知盛宴。
苏俊抓起粉笔的瞬间,黑板即刻化作思维的战场。
公式符号如星子坠落,数据与方案如藤蔓疯长,转眼间整块黑板爬满精密的架构。
每当有人抛出疑问,他便旋身疾书,粉笔灰簌簌落在藏蓝中山装上,直到对方紧锁的眉头舒展成顿悟的弧度。
那些排列整齐的数字、反复推演的条文,看似冰冷枯燥,实则是撬动工业变革的支点。
从钢材的硬度标准到流水线的操作规范,每一次敲定都如铸造齿轮,牵一发而动全身。
窗外蝉鸣愈躁,屋内的讨论声却愈发激昂,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凝结着智慧的字符,终将成为托起华夏工业大厦的钢筋铁骨。
在围坐的专家群像里,一道年轻身影格外醒目。
他身着藏青色工装,脊背挺得笔直,清朗的轮廓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当苏俊的粉笔在黑板上沙沙游走时,他的瞳孔里跃动着专注的光芒,手中钢笔悬在笔记本上方,时而快速记录,时而微蹙眉头思索,连鬓角滑落的汗珠都无暇顾及,整个人仿佛化作一块海绵,贪婪汲取着知识的甘霖。
此人便是苏俊在“启思阁”任命的唯一助手一一彭维伦,也是那位张大设计师的小助理,
但因为彭维伦凭借诚实正直的品格与好学不倦的态度,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