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文武双全!(1/3)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看着萧然,这些是李世民这个封建帝王无法想象的。
李世民自认做不到这些。
这一点李世民承认。
“这些朕确实做不到,自愧不如。”李世民也坦然承认。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陛下也不能这样做。”萧然也知道,这些如果在大唐搞,肯定要出事。
不适合这个时代。
“文采如何?”李世民不甘心,继续问。
萧然微微沉吟,而后目光诚恳地看向李世民,说道:“他对诗词歌赋,可谓信手拈来。”
“在华夏那无数文人之中,有他这般才气的,不是没有,可那些人,却没有他身上独有的帝王气魄和胸襟。”
“而有帝王气魄之人,又往往缺乏他那样的才气。”
“”他的诗词,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豪迈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既能展现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又能蕴含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每一首诗,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时代的故事,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又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那种独特的魅力,绝无仅有。”
李世民自认自己的文采也不错,也是饱读诗书的人。
萧然这样说,给李世民搞不自信了。
“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般帝王气象,又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般细腻情怀的。”
“陛下当年在虎牢关之战,既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诗里,既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兵家决断,又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诗人柔情。”
“他的诗词里没有陛下《帝京篇》中"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的帝王孤高,反而处处可见"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苍生情怀。”
“这种将帝王气魄与百姓视角熔于一炉的笔法,或许正是千年后那个时代的印记吧。”
李世民能感觉到萧然眼神中的崇拜和敬仰,但李世民还是不死心,“作为一个乱世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军事应该不能差了吧!”
军事方面同样是李世民的优势,李世民也有自信。
萧然笑着说道:“我不懂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