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浪潮之下,机遇与暗流的交锋(3/5)
晓,让她设计互动式科普漫画。我们还要组建一支多语言的客服团队,及时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姚小雨在a国的板房学校里,正带着孩子们调试自制的微型核聚变模型——那是用废弃金属和玻璃器皿组装的装置,闪烁的led灯模拟着等离子体的光芒。突然,教室的太阳能投影仪自动切换画面,雪灵的直播画面出现在幕布上:银灰色的巨型反应装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人机群实时传输着环境监测数据。孩子们兴奋地围拢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惊叹的光芒。
深夜,七台设备同时亮起,仿佛七座在黑暗中坚守的灯塔。杨燕的背景是堆满资料的社区办公室,台灯散发出昏黄的光,小暖正在认真整理居民的意见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问题和建议;杨瑶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身后的屏幕闪烁着全球股市的跳动曲线,各种报表和文件铺满桌面,助理悄悄为她换上一杯新煮的咖啡;杨彦的实验室泛着幽蓝的等离子体光芒,团队成员在紧张分析新数据,实验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林悦的周围堆满翻译后的课程脚本,咖啡杯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队列,她揉着酸涩的眼睛,继续审核课程内容;雪灵坐在越野车上传输素材,车外是核聚变基地璀璨的夜景,寒风拍打着车窗;姚小雨搂着熟睡的阿雅,板房外的微型核聚变模型还在闪烁,月光洒在孩子们的脸上;林晓的画室里,新画作的轮廓逐渐清晰,画布上的核聚变装置化作太阳,光芒中跃动着不同肤色的孩童。
\"先说国际舆论战。\"杨瑶展示各国媒体监测数据,红色的负面舆情曲线如同毒蛇盘踞,\"我们的科普视频播放量突破5亿,但谣言传播速度是真相的7倍。必须找到更具公信力的传播方式。我建议邀请国际权威媒体进行实地探访,让他们亲眼见证我们的技术实力和安全性。\"
杨彦举起实验报告,上面的曲线图突破了所有预测模型:\"我联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他们愿意组织独立专家组来验证我们的技术。但前提是,我们要开放部分实验数据。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在确保核心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林悦滑动着教育平台的后台数据:\"vr课程在欧美地区的好评率高达92,但非洲和南美地区的设备普及率不足10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