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战败,孙权献妹(1/10)
“所以,还是得打啊!”
老实说,尽管孙权和刘备的这封联名信非常狂妄,但姜耀心中并没有任何生气。
因为,他早就为这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姜耀虽然并非能掐会算,但他知道历史的发展,早就为这场流传千古的水战,做了充分的准备。
什么?姜耀已经改变了历史,未必会发生赤壁之战?
确实如此。但是,姜耀完全可以创造条件,让这场战争发生啊!
为将者的目标之一,不就是将敌人拉到自己预设的战场上,然后打败敌人吗?
姜耀无论是宣称天策主力西去,还是写这封信让孙权和刘备将吃在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为的都是这一战。
至于说,造船的木头,必须阴干两年才能用,短时间内造不出来足够的战船?
姜耀有办法。
其一,就是众所周知的,采购现成的阴干好的木材。
其二,购买现成的旧渔船。拆旧船的船板,建造天策军的新式战船。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直接用新鲜木材建造。
的确,要造坚固耐用的船只,必须用阴干两年以上的木材。但是,何必一定要造那么坚固耐用的战船呢?
新鲜木材造的船质量不好,用个两三年、三四年后就会散架,但却并不是完全不能造船。
比如,蒙古人为了征扶桑,曾经命高丽在九个月内造战船九百艘。高丽哪来的那么多阴干好的木材?还不是建出来了?
再比如,至正二十一年八月,陈友谅被朱元璋水师追杀得连都城江州都丢了,被迫逃往武昌,水师主力几乎损失殆尽。结果,一年多以后,在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他就率领一支前无古人的巨大船队,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了。陈友谅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阴干好的木材啊!就是强行用新鲜木材强建的!
虽然这两场战争的结果,是蒙古人的战船太不坚固,被“神风”轻易摧毁。陈友谅的战船,在鄱阳湖水战中,也因为船只不够坚固吃了亏,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现在姜耀的战船有龙骨技术,而孙刘联军的水师没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