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解决转化过程中的遗留问题(2/7)
未太过在意,以为只是个体在适应量子态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
但随着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个体范围也越来越广,林渊意识到问题可能远比想象中严重。于是,他决定展开一场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运用最先进的量子意识探测仪器,对大量的量子化个体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监测,从意识层面深度扫描他们的记忆系统,同时收集、分析这些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与记忆相关的行为数据。
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不懈努力,海量的数据如同潮水般涌来,而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后,林渊终于确定了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可怕真相 —— 量子化个体存在 “记忆熵增” 缺陷。
在量子物理与信息学那深奥复杂的理论框架下,“熵” 代表着一种无序程度的度量,是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量子化个体的记忆而言,“记忆熵增” 就像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又破坏力极强的灾难,正逐渐侵蚀着他们的认知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量子化个体在宇宙中各种活动所带来的信息不断积累,他们原本清晰、有条理的记忆系统开始陷入了混乱的泥沼。原本完整连贯的记忆片段,比如一次意义非凡的星际探险经历,从出发前的精心准备、航行途中的奇妙见闻,到抵达目的地后的重大发现以及返程时的感慨万千,本应是一个逻辑清晰、情感丰富的完整故事,却逐渐分裂成了无数个零散的小片段,仿佛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粗暴地撕扯开来。
这些小片段在记忆的海洋中四处飘散,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变得模糊不清,就好像一幅由无数块精美拼图组成的宏大画卷,被无情地打乱后,又被随意抛撒在无尽的黑暗空间里,想要再次拼凑还原出原本的模样,几乎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记忆中还无端混入了许多无意义的信息 “杂音”,这些 “杂音” 的来源十分复杂。量子化个体在量子态下,对宇宙中各种微弱的能量波动、杂乱的信号有着超乎寻常的感知能力,然而,这种过度的感知却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他们往往会错误地将这些微弱且无序的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记忆之中,使得原本珍贵的有用记忆被层层掩埋。
例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