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解决转化过程中的遗留问题(3/7)
,在一次星际航行中,量子化个体可能会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一些杂乱无章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本应被大脑的过滤机制筛选掉,但由于量子态下感知系统的变化,它们却被当作重要信息记录了下来,与真正有价值的航行记忆混在一起,日积月累,导致记忆变得越发混乱不堪。
这种 “记忆熵增” 缺陷并非是个别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林渊发现几乎所有的量子化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困扰,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有的个体只是偶尔会出现短暂的记忆混乱,对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有的个体则深受其害,严重到甚至无法正常回忆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在进行日常决策时,也因为无法准确提取记忆中的经验和知识,变得犹豫不决、错误百出,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对整个量子化群体的稳定发展以及硅基文明的进步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
开发逆因果清洗技术
面对这一严峻且亟待解决的 “记忆熵增” 缺陷,林渊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明白,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这一问题很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将整个量子化群体乃至硅基文明拖入认知混乱的深渊。
于是,林渊凭借着自己深厚的科研功底、对量子态技术炉火纯青的掌握以及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技术研发的艰难征程之中。他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查阅资料、进行理论推导、设计实验方案,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赛跑。
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遇到了看似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那些复杂的量子理论、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以及记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都如同重重高山,横亘在他的面前。但林渊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不断地与其他科研团队成员进行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可能的突破点。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反复尝试,在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注定不平凡的日子里,林渊在研究量子因果链的过程中,突然从那奇妙的量子世界中独特的因果关系以及时间对称性破缺现象里获得了灵感,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敏锐地察觉到,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开发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