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将计就计,反将一军(2/3)
目瞪口呆,心想三郎哥啥时候懂这些了?
那领班伙计开始还陪着笑脸解释,后来见赵三郎根本就是胡说八道,脸上渐渐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讲究、看起来像是管事模样的人从后堂走了出来,看到赵三郎,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领班伙计连忙上前,低声解释了几句。
那管事听完,走到赵三郎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位客官,看您也是懂行的人。小店最近刚到了一批上好的苏绣锦缎,不如移步后堂,小的给您仔细瞧瞧?”
赵三郎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知道,像这种大店,真正的好东西、或者一些私下交易,都不会摆在大堂。
“哦?苏绣锦缎?”赵三郎故作惊喜,“那感情好!带路!”
管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赵三郎和石头往后堂走去。
后堂明显比前厅安静私密得多,摆着几张太师椅和茶几。管事请赵三郎坐下,又让伙计上了茶点。
“不知客官贵姓?看着面生得很。”管事一边倒茶,一边状似随意地问道。
“免贵姓赵,”赵三郎大大咧咧地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从……呃,沧州来的,贩点皮货,赚了几个辛苦钱,想给家里的婆娘扯几匹好料子。”他开始瞎编身份。
“原来是赵老板,失敬失敬。”管事笑了笑,“沧州可是好地方啊。赵老板这次来汴京,是常住还是?”
“看情况吧,”赵三郎含糊其辞,“要是生意做得顺,说不定就在这儿置办点产业。”
两人你来我往,互相试探了几句。赵三郎始终保持着土鳖暴发户的形象,说话粗鲁直白,但又不时透露出“不差钱”的信号。
那管事似乎也摸不清他的底细,但本着“来的都是客”的原则,还是客客气气地介绍了几款价格不菲的锦缎。
赵三郎装模作样地看了半天,挑三拣四,最后指着一款看起来最华贵的问道:“这个怎么卖?”
“赵老板好眼光!这可是江南织造的上品,寓意"花开富贵",整个汴京城也没几匹。您要是诚心要,给您个实诚价,八十两银子一匹!”管事报了个高价。
“八十两?”赵三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