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非如此,无以嘉奖卿之忠直!(3/4)
西北的羌乱,面色仅仅是微变便恢复了镇定。
王允则是面露忿色,下意识就将手按在腰间佩剑处,这才惊觉佩剑在入宫时已然上缴面露尬色。
朱儁在看到这些情报之初,神色惊异,但旋即便流露出一分喜色,而后变得面色凝重。
三人各有各的神态,也有着不同的想法,这很正常。
袁滂见识深远,明白太平道之乱看上去骇人,实际上却不难平定。而王允似乎是一位忠直之士,朱儁的表现则是传统武将的心态。
初闻叛乱惊异,再因有了立功之机而喜,最后则是分析敌我军力感到棘手。
“执金吾,还可征战否?”
刘辩看向袁滂,这位的年龄可不小了,五十五岁了,也不知他的气力是否能支撑得起如此重担。
“殿下但有所命,臣必不辱之!”
袁滂声音洪亮,听起来中气十足,这也是刘辩欲任用他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长的时代,年过三旬者皆可自称“老夫”,而今年五十五岁的袁滂却格外倔强,从不自称“老臣”。
但他的身体也的确保持着不错的状态,否则若是他的身体当真支撑不起作战的劳累,他绝不会接受刘辩的任命。
“孤欲拜卿为兖州刺史,左中郎将,假节钺,二千石以下皆可先斩后奏,望卿为孤坐镇兖州!”
正当刘辩等着袁滂领命的话音,却不料袁滂眉头紧皱。
“殿下,蔡伯喈已为徐州刺史,臣乃蔡伯喈舅父,还请殿下慎重!”
王允脸上不禁对流露对袁滂出敬佩之色,如此大公无私之人实在是世所罕见。
而朱儁则是觉得袁滂此人过于刻板,太子拜你为兖州刺史前自然是知晓你和蔡邕的甥舅关系的,自然是对你放心的,又何必因此而拒绝如此有前途的重任呢?
然而刘辩却是一怔,他还真不知道袁滂竟是蔡邕的舅父,这二人好像也没差几岁吧?
而事实上尽管袁滂只比蔡邕大五岁,却是蔡邕实打实的亲舅舅,袁滂是请刘辩三思安排他们甥舅同时担任真二千石级别的州刺史之事。
“朝廷何曾有律法令甥舅不可同为州刺史?”
刘辩对此则是全然不在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