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理工男崇祯(2/3)
锰钢每天能生产一万斤左右,”
徐光启回复皇帝后立马安排匠人去做皇帝要的东西。
玻璃产业现在越来越成熟,玻璃杯玻璃瓶已经做过很多了,所以做几个玻璃管没有任何问题。
“燧发枪已经试做了好几把,现在微臣正在挨个测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提高准度。”
毕懋康上前答复崇祯。
几个壮汉在不停的拉着风箱,在风箱的带动下,炉内的火也在持续的燃烧,虽是寒冬,但是室内的温度却很高。崇祯带着众人用泥做出一堆钻刀的模型。等到计时的二炷香烧完后,徐光启让人把炉罩吊了起来。透过燃烧的火焰,大致可以看见甘锅里面的锰土和钢水已经融化成一体的汁水。旁边一个工匠拿起一个钢棒插到里面搅动了一会,然后工匠们上前利用祖传的炒钢方法对汁水进行去碳处理。现在没有精密的仪器检测,只能依靠匠人的感觉和经验。
炒钢的工匠刚退下,过来六个工匠用铁钳夹起坩埚,倒入钻刀模具中。
在连续损坏了二十多个模具后,终于有一个模具没有坏裂。锰合金液体逐步变成黑色。崇祯把刀具夹出丢入菜油中,把完好的模具仔细放置到一边。油淬比水淬温和,应力小一些,可以有效减少器胚的变形和开裂风险。在菜油冷却下来,崇祯用钳子捞起钻刀,黑色的钻刀表面还有一些不是很平整的多余部分。崇祯拿起钻刀对着旁边的铁块使劲划了一下,刺耳的摩擦声后,铁块上面留下一道清晰可见的划痕。
“找个匠人,将表面打磨平整!”崇祯把钻刀丢给徐光启。
有了钻刀,该琢磨一下制造带有膛线的枪管了,更别说制造带膛线的火炮了。
崇祯想了想,拿来纸笔开始画机床—钻床,一个夹具,一个固定工件的夹具,加一套传动机构,最简单原始的钻床就这个问世了。
“陛下真神人也!”徐光启和毕懋康宋应星孙元化看过之后,一直认为皇帝是谪仙人!
“固定好夹具,就可以钻出大小一致的洞。如果调整一下方向或者刀刃式样,就可以在器胚内部做不同的加工。”
徐光启拿起笔在纸上画图,想一想,画一画,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一个简单的车床就跃然纸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